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
①湛 堪
( )蓝 难( ) 狼狈不( ) 精( )
②琐 锁
金( ) ( )链 ( )碎 枷( )
③御 卸
( )花园 装( ) 抵( ) 推( )
④矫 娇
( )嫩 ( )健 ( )惯 ( )正
⑤磬 馨 罄
( )尽 敲( ) ( )香 ( )竹难书
⑥檐 赡 瞻
( )养 屋( ) ( )仰 观( )
⑦缭 嘹 潦 燎
( )原 ( )草 ( )亮 ( )绕
绚丽( ) 鳌头( ) 乾清宫( ) 慈禧( ) 翊坤宫( )
琉璃( ) 额枋( ) 妃嫔( ) 金銮殿( )蟠龙( )
(六)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1、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2、《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00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
[扩展研读]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近朱者赤,
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2年长沙市中考)
(五)根据原文填空都正确的是( )
①子曰:“(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
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A.①默而识之②使内外异法也③山间之四时也④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B.①默而识之②以塞忠谏之路也③山间之朝暮也④香远益清,不蔓不枝
C.①敏而好学②以塞忠谏之路也③册间四时也④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D.①敏而好学②使内外异法也③山间之四时也④香远益清,不蔓不枝
(200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
(四)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 ( )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黄冈2002年中考题)
(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牡丹很美,喜欢它的人当然多。
B、牡丹花艳,开的花又多,所以喜欢它的人也多。
C、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所以人们喜欢它。
D、这是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2、选出译文的一项( )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D、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是花中的勇士。
3、下列句中,用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是(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下列说法的一项是( )
A、《爱莲说》是周敦颐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爱莲说》的“说”与《捕蛇者说》的“说”不是同一种文体。
C、文章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D、文中第一段中的两个“独”字既表现出作者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2000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