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六)传 递
①矿工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不再过问矿工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
②悲痛的妻子在丧夫之痛之后因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她又无一技之长,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到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去。这时矿工的队长找到了她,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上食堂做的早饭,建议她在矿上支个摊儿,卖些早点,一定可以维持生计。矿工妻子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
③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支,馄饨摊就开张了。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下来了12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④时间一长,许多矿工的妻子都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种种方法来探求究竟,结果均一无所获。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饭送给丈夫吃,却又发现丈夫仍然去馄饨摊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⑤直到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队12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⑥从此以后每天早晨,在众多吃馄饨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⑦时间飞逝之间,当年矿工的儿子又长大成人,而他饱受苦难的母亲两鬓花白,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⑧更重要的是,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却从未少过12人,穿透十几年的岁月的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本文的故事梗概(不超过40个字)。
2、第⑦段采用了两种描写方法,其中的 描写体现了人物的 心理。
3、你认为本文中的哪个(些)人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四)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却在那一次,那一个人深深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家人,没有自己的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
小丫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在网上经常和妹妹联系。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全为了家人。小丫又问,有把握吧?他笑着,当然。要回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都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得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却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小丫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他不会。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道题时,我手心里的汗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疼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六选一,是有关水资源的。
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小丫也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
这时他求助了最后一条热线,把电话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就来不及了。”因为只有30秒时间。
王小丫着急了,“快说呀,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他沉默了一会,说:“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当然想。”妹妹说。--天啊!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慢悠悠的,难道他要放弃最后的冲刺吗?--电视机前的我已经坐立不安了。
只听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妈去看你好吗?”“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的说:“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天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早点分享!
我的眼泪一下流了下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
果然他轻松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选手。
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的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的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坐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我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1、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写:“我流了泪”的原因是什么?
2、纵观全文,说说题目中“智慧的美丽”表现在何处。
3、请任意找出文中对“答题者”的一处描写进行赏析。
4、你喜欢文中“答题者”的形象吗?说说你的理解。
(三)留守寸土
那是一天深夜,电话铃响。拿起听筒,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老师,我是您班学生郑亮的妈妈--这么晚了打搅您,真不好意思--有件事想问问您:郑亮这两天没出什么事吧?”我吓了一跳,忙问:“郑亮没有回家吗?”郑亮妈妈说:“回了,只是着了魔似地,反反复复地说:‘这是不公平的。’现在,他睡下了,我放心不下,想问问您这孩子的情况。”
--不公平?有什么不公平的呢?这几天我忙于跑自己调动的事,班里的工作有些放手,难道说就在我不在的时候,郑亮跟同学发生过龃龉(注:jú yú 比喻意见不合)?
我心里没底,可嘴上却故作轻松地劝慰了郑亮妈妈一番。
第二天一早,我到班里组织晨读。按照头一天分配好的角色,大家开始兴致勃勃地朗读新课文--《雷雨》第二幕。我却无心听取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精彩对白,只是思量着晨读后如何“提审”郑亮,再如何编织一个新理由请假出去,到那个我梦寐以求的单位去拜访一下据说对我颇感兴趣的老总。
突然,同学们哄笑起来,抬眼看时,见郑亮脸孔红红地从座位上起身--该他读了。他分到的是周冲这个角色。只听他大声读道:“爸爸,这是不公平的。”读罢,带着成功的欣悦坐下了。
我忙埋头看书--可不是么,周冲就只有这一句台词。
猛有间,我彻底明白了昨天晚上发生在郑家的一幕。原来,这男孩领到自己的角色之后,一直在“着了魔”般诵读那仅有的一句台词。他没有因为自己角色的卑微而放弃,却是那么执着地揣摩着,玩味着,惦量着,把握着,他要给这至短的台词注入无比丰沛的情感啊!
我听不清周朴园和鲁大海在争执些什么,只管用激赏的目光直视着那个只分到一句台词的男孩,我想对他说:“谢谢你,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把哪怕仅有一寸的灵魂圣土也侍弄得美艳芳香。”
“雷雨”远去了,至今仍留守在三尺讲台的,是我一颗颗暖暖的心。
1、结合文章说说题目“留守寸土”有何含义?
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3、在男孩的感动下,“我”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4、男孩身上渗透着一种怎样的品质?
5、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一)梯 子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抓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迟疑着问:“怎么了?”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了,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接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时跳进水里一样,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儿子在哭,质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可随便就信。’”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会接住你,不会让你受伤的。”
但是,儿子显然开始怀疑爸爸的话,他迟疑着,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能消退。然而,平日里习惯于听从父亲安排的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他站在那儿,动也不动。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接住你的手缩回来--”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一--二--三!”爸爸喊了。
咬紧了牙关,忍住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有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有移开。他还是稳稳地站在原来的地方。他把掉在他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复杂,他张大了眼睛问:“爸爸,你为什么要我跳?”
爸爸笑出声来,说:“我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又回到了儿子的脸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文中儿子的情绪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2、文中的爸爸为什么要照着故事中的父子做一次?
3、文中两位父亲所讲述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4、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爸爸是怎样教给你人生经验的?
5、怎么理解文中加点的“玫瑰花”一词的含义?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扬,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