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8611  418619  418625  418629  418635  418637  418641  418647  418649  418655  418661  418665  418667  418671  418677  418679  418685  418689  418691  418695  418697  418701  418703  418705  418706  418707  418709  418710  418711  418713  418715  418719  418721  418725  418727  418731  418737  418739  418745  418749  418751  418755  418761  418767  418769  418775  418779  418781  418787  418791  418797  418805  447348 

(四)最壮丽的瀑布群--雁荡山群瀑

①自古以来,人们赞叹:雁荡之美在于瀑,素有“万条流泉千条瀑”之誉。雁荡瀑布与黄山奇石、庐山云雾齐名,为我国名山风景中的“三绝”。

②雁荡山是苍山的余脉 ,位于浙江东南乐清县境内,以山奇水秀闻名,号称东南第一山。山上瀑布数量众多,仅记载于“志书”有名称的便有18条。群瀑当中要数大龙湫、小龙湫、三折瀑布、散水岩、西石梁大瀑和梅雨瀑最为有名。

③大龙湫高达192米,且瀑布终年不断,四季景色各异。[甲],水量骤减,瀑布上端只有少量水流下跌,玉带飘垂;落下几丈后,便化成一片白如雪、细如粉的水雾了。在山风吹拂下,水雾上下翻腾,宛如一条银龙在水中滚动,煞是奇妙;在灿烂阳光照耀下,于瀑布散成的烟雾之中,闪出一条巨大的彩色长虹。[乙],大龙湫水量陡增,尤以雷雨初晴时,水流像万匹野马,从百丈崖壁上狂奔而下,惊天动地,在深潭激起丈许水柱,卷起万朵浪花,气势恢宏,使人难以近观。[丙],江南多绵雨,大龙湫则显得无比妩媚。

④小龙湫不像大龙湫那般潇洒,腾空飘扬,而是紧贴崖壁,倾泻而下。瀑布直落瀑下的潭中,激起数米高的水柱,旋即形成漩涡湍流,在潭中回荡。潭的四周,巨石嶙峋,瀑布落入潭内,又从这些乱石缝中溢出来,汇合成卧龙溪。溪内滚石累累,两岸山崖突兀,水草肥美。若大雨初晴,小龙湫又变成一条发怒的银龙在潭中翻腾,发出阵阵巨响,气势雄壮。

⑤三折瀑则是由上折、中折和下折三折组成。上折瀑布从崖壁上倾泻下来,落入石坑,发出泼勒勒的声响,卷起堆堆水花向下流去,景色秀丽妩媚。中折瀑布从崖后翻越而下,夹带无数水珠,从容落入潭中。当山风回旋时,千万水珠烟雾亦随风飞转;遇丽日当空时,水云烟雾会显出一个五彩缤纷的霓虹。游人若沿潭边小径绕到瀑布后面观看,瀑布似百龙从天而降,尤为神奇。下折瀑布景色较一般,但游人来到下折瀑前,抬头仰望四周天空,竟是葫芦状,故人称“葫芦天”。

⑥散水岩瀑布水量不大,但其姿态却飘逸潇洒……

⑦西石梁大瀑则是个瀑洞奇美的景点……

⑧梅雨瀑从崖口坠落,离瀑顶不远就遇到一块横空突兀的崖石,瀑布触石而四散,顿时化作阵阵雨雾,随风飘扬,降落时似细雨绵绵,宛如梅雨一般,极富诗情画意。

⑨这些风采迥异的瀑布,组成一幅壮丽多姿的画卷。游人到雁荡山游览,大多是久慕大龙湫等瀑布之美景才踏上旅途的。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作者是从(  )和(  )两个方面来说明其特征的。(从原文中找短语回答)

2、下面三个短语应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填入[甲]处的是(  ),填入[乙]处的是(  ),填入[丙]处的是(  )。(只填序号)

A、阳春时节  B、盛夏季节   C、秋冬之际

3、文中第⑨段“这些风采迥异的瀑布”一句中,“这些”指代哪些内容?请具体说明。

4、为了对事物进行具体、生动的介绍,本文主要运用了(  )和(  )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5、若把本文第③段“大龙湫水量增”中的“陡”字,换面“大”这,表达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试题详情

(三)记鸟语

林语堂

到了日月潭,每一个毛孔都舒服起来了。毛孔可以泄汗,泄汗就可以使汗化气,汗化气即减少热度,所以这是一副天然冷气机。人身有三万六千毛孔,就有三万六千架的小型冷气机。所以出得汗,就爽快。避暑要诀,倒不一定在不出汗,是必要出汗时,汗得出来。你穿上洋服,挂领带就有十一层布封在脖颈上,把冷气机堵住,汗出不来,气泄不得,非造物之罪也。(外衣领处必是夹的,故两层,再翻领是四层;衬衫此处又翻领又为四,合为八,领带二,又加当中铺垫一层为三,故为十一,即十一道封条,不许泄气)假定不被封锁,清风徐来,轻轻吹过毛孔上小毛,就非常适意。若是不居山上而居城市,山风吹不到,是人为的,又非造物之罪也。领带之为物,乃此欧寒带演化出来的服装,与热带最不相宜。有时入乡随俗,不得不戴,真是无可奈何。这且表过不提,单说日月潭的鸟语。

公治长懂鸟语,这不是不可能,只是常人不大理会而已。语言发源于诗歌,先有感叹吟唱,然后有文字语言。这是语言学上的Sing-tong Theory。世界文学史,都是先有诗歌,才有散文,所谓“诗亡然后春秋(散文)作”,本来是应当如此的。所谓语言,只是传达意思的方法。蜜蜂觅到好花盛开处,回来巢中向他蜂传达并作特别跳舞,报道消息,并指示花园方向,是一种语言。两蚁相遇于途中,交须一会,亦是传达的意思。所以中文说鸟语,不说鸟歌,是对的,是能特别体会鸟类的生活。

新近我家买几只鸡来养。有一早晨一小雄鸡忽然学唱,负起他司晨的责任了。其声音嘶而促,绝不像大雄鸡的响澈。你绝对想不到,这一唱,把笼中的小姐都发昏了,个个心里乱跳,发出温柔缱绻的声音,说“我在此地”。其声音,有母鸡呼小鸡的温柔,而却没有老母鸡的粗鄙。

日月潭有各种野鸟。在晨光熹微、宇宙沉寂,可恶的人类尚在梦寐中之时,众鸟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开他们的交响乐会。大概日月潭的鸟语可分四五种,而最特别的是一种我所谓时哉鸟,唱的主调是“时哉--时哉!”重叠的唱,而加以啁啾的啭喉音。那天我没听见子规鸟的“思归!思归!”不知有没有。我想春天应该有的。江浙人说子规的叫是弟弟哭他被继母迫死的哥哥。泣血而死,化为杜鹃,因为江浙音呼“哥哥”为“孤孤”。众鸟的语式不同,其中也有:

“快起来!快起来!”这是早眠早起很勤谨的一种小鸟,呼其同类觅好虫吃。

“臊!臊!害臊”声间非常粗暴。这是一种厌世的岩栖高士,以为举世沉浊,不足与庄语,无疑的,他是黄老派的。

“莫踌躇!莫要踌躇!可别胡涂!”--声音非常轻细而婉约动人。

其余还有仅发唧唧咄咄的短音。时哉鸟,唱的啭音特别多,夹杂别的话,再以“时哉!时哉!”主题为结束。这样此唱彼和,隔山相应,鸟音渡水而来,以湖山为背景,以林木为响声,透过破晓的蓝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自然成一部天然的交响曲。这是在庭院内以鸟笼养鸟所领略不到的气象,其自然节奏及安插,连他们的静寂停顿而后再来,都是有生气的,百鸟齐鸣的情形,大概如此。

1、文章第一自然段说明日月潭的气候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与鸟语的关系是 _________,作者写领带的目的是________,获得__________的艺术效果。

2、第二自然段文字不长,但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体裁有__________,涉及的语言有__________,涉及的时空有________,涉及的动物________有,写这些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从第四自然段开始才真正进入写鸟语层次,一共写了_________种鸟语,重点写__________鸟语,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听到过哪些鸟的叫声?能否摹拟出它们的语言来?可不可以举出两三个例子?

试题详情

(二)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形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

①石笋参差

②石桥俨然

2、扬州“个园”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           

3、下面最能概括个园特点的一句话是(  )

A、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B、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

C、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D、个园四季的景色各具特点。

4、本文介绍个园,是按______顺序写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可以看出个园的建造所追求的是春之___   夏之_   __、秋之___ __、冬之_  ____。(各填一字)

6、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7、说明语言有平实和生动之分。本文多用________  _____的语言来说明。试以“个园春景”一段为例谈谈其语言运用的妙处。

试题详情

7、第⑥⑦两段所用的表达方式和作用是(  )

A、通过记叙和议论,表达了作者要珍惜时间、奋力前行的情怀。

B、通过议论和抒情,表达了作者要珍惜时间、奋力前行的情怀。

C、通过记叙和议论,表达了作者留恋生命、珍惜时间的情怀。

D、通过议论和抒情,表达了作者留恋生命、珍惜时间的情怀。

试题详情

(一)老船

①今年春天回故乡,看见我熟悉的那艘老船了,搁浅在港湾滩头。它那粘附着水锈的船板已经朽黑、龟裂,帆破桅折,歪斜着身子,趴伏在泥泞中。如今它对潮汐、风向已不发生关系了。

②当它作为新船,浑身散发着松桐油的芳香,洋溢着辉煌的光彩,气昂昂出现在这里时,我仰视着它,羡慕那高大结实的船体。我曾和人们一起在锣鼓、鞭炮声中,齐心协力给滩头泼上水,把它推入港湾里--船头便激起万千朵水花。人们扬手欢呼,雀跃蹦跳,并在港岸上就着咸菜畅饮掉数十坛祝福的黄酒。而我,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曾于月夜坐在新船旁,赤脚搅动着流水,朦胧地想象着自己以及新船未来的岁月……

③记得翌年春天,我曾乘着它绕过崇明岛西南角,颠碎了无数风波,向长江口入海处对岸的大都市进发。我们深夜停泊在吴淞口石港外。出于好奇,我掀开乌黑的蓬角,窥探远处岸上明亮的灯光。我第一次知道世上还有不怕风吹雨淋的灯--那种不需要加油的电灯。对一个充满向往,没什么阅历的少年来说,他永远睁大眼睛,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世界。

④50年后回到故乡江边。看见这艘搁浅的老船,我感慨万千:天地间谁能经得起时间的磨练和考验呢?我觉得江水没有童年时清澈了,江云、江月也没有从前那么洁白了,连江天也不像昔日般湛蓝了。我感到怅惘--

⑤老船曾有过自己的风光。它在众多渔舟中追捕黄花鱼、凤尾鱼的英姿,令伙伴们钦慕不已。它曾把岛上的鱼米、棉麻、鸡鸭运到上海去,又把申城的日用杂货、五金器材载回岛上。它曾多次用它坚固的船头,劈波冲浪,穿越暴风雨,把乘客平安送进港湾。在江边芦苇里,它载着抗日健儿,视出鬼没地与敌人反复周旋……但是,当年的叱咤风云只剩下一堆朽木。它仅在我的回忆里还保存着昔日雄健的风采。

⑥如今船老朽了。老是个时间概念。过去的新,变成今天的老;今天的新,也会变成明天的老。历史就是这样在新陈代谢、新旧嬗变中不断延伸的。任何生存都是一个过程,包括太阳和伟人、小草和平民,只是过程有长有短而已。日出接日落,花开必花谢,生存本身就包含着死亡。重要的是不能怠慢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怠慢了时间,也就怠慢了生命。明乎此,就要珍惜现在,把时间当作宗教和上帝一样崇拜。

⑦今天,我头发已花白,皱纹爬满额头,皮肤开始失去了弹性,身已老迈,却仍想抓紧分分秒秒奋力前行。我想,这是我和泥淖中不能也不再航行的老船之间的差异所在。

1、对全文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第①段采用倒叙手法,其目的是(  )

A、空出重点,加强表现力。

B、由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前的事,以便前后对照。

C、形成悬念,引人入胜。

D、把动人的结局提到前面,增强表达效果。

3、按下面要求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新船建成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船下水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船下水后,“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读第⑤段,回答4-6题。

4、这一段加点的“伙伴们”指的是(  )

A、众多的渔船中的其他渔船

B、其他渔船上的渔民

C、“我”少年时的小朋友

D、渔民和“我”的小朋友

5、这一段主要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6、这一段写了老船昔日四个方面的贡献。“捕鱼”是对第一方面的贡献的概括,请再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其他三方面的贡献:

试题详情

(十)雨落心头

王之京

①雨,来自天国,是有灵性的。

②“山色空濛雨亦奇”,那只是属于西湖的;“小楼一夜听春雨”,那只是属于江南的;“渭城朝雨邑轻尘”,那只是属于关中的。可我生在北国,有雨的日子并不多,因此一下雨就有一种窃喜的感觉。

③春天的雨是(  )的,也是吝啬的。“像牛毛、像细丝……”,那是艺术家的感悟,我没有这种感觉,但我很欣赏无声润物的轻柔,它好像怕搅扰甜睡中的人一帘春梦,好像怕抹淡了粉红色春花的娇容。风也识趣,斜牵丝雨潜入大地而不动其形,听它轻叩小窗而静止于耳,若有若无,似隐还现。竖耳潜听,莫非是仙女抚动了她的瑶琴?“此曲只应天上有”,如杜少陵闻之,怕也会这么说。

④夏天的雨是(  )的,虽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霸气,却如安塞腰鼓,动则声势喧天。看火蛇裂破长空,漫天爬行;屋檐挂一壁明晃晃的水幕,洁白清亮。雨落尘埃,只感觉地下的水往四下里挤,向上翻卷的水花让人有些悚,正如老舍所说“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收则一滴也无,很有些北方汉子的豪爽和干脆。

⑤秋天的雨是(  )的,它没有“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隐晦,却耐性十足。迷茫茫的雨包裹着白茫茫的花,宛如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但有了风,“雪”便舞起来,前浪刚起后浪便压过去,宛如仙女踏云飘然而至。有人说:秋雨是冬天的哭泣。可我说:秋雨是醉人的,你不见老农额头的皱纹正是因为经雨而展平吗?

⑥冬天的雨是(  )的,虽稀少却耐人寻味。虽说只有皑皑白雪才能展现出北国的雄浑与沉稳--因为那是北方独有的精蕴,可大自然就是这么奇怪,有时的晴空丽日,忽一片风裹云而至,雨中夹杂着雪粒,顷刻间为大地铺上一层银装,然而就在你一眨眼间,又化为乌有。

⑦雨,来自天国,洒落心头,它是有灵性的……

(选自2004年1月20日《语文报》)

1、将“狂放”“迷人”“冷峻”“喜悦”归位于文中括号,其顺序是:

2、品读第③段,简答(注意加点的词语)。

①具体写春雨“轻柔”的句子是:

②“风也识趣”的实际意义是:

3、细读第④段,用文中的两个双音节的词语概括夏雨的特点。

4、第⑤段中的“雪”打引号的作用是什么?它实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美点,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6、你发现这篇文章在艺术手法上的鲜明特色了吗?试作简要分析。

试题详情

(七)济南的秋天

老  舍

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②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的。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  )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  ),而立刻随着(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为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③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金黄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④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山,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南(   )    (   ) 

和(   )   角(   )

2、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段②画线处的括号内。

变换  变动  流动  变幻  变化

3、文中写山,主要写山的颜色,突出秋色的______特点;写济南的水,主要写水的_________,突出秋水__________的特点。

4、作者写山的颜色,先写__________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色,再写________ 的黄、灰、绿、藕荷色和山顶的颜色,然后重点写 _______,突出山腰颜色_______的特点。其中,________是略写,_________是详写。

5、文章标题是《济南的秋天》,为什么只写济南秋天的山和水?文中山和水突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6、《济南的秋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读完全文后,你感受到了老舍先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举例简要说明。

7、从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精彩的语句,作简要的批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