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8971  418979  418985  418989  418995  418997  419001  419007  419009  419015  419021  419025  419027  419031  419037  419039  419045  419049  419051  419055  419057  419061  419063  419065  419066  419067  419069  419070  419071  419073  419075  419079  419081  419085  419087  419091  419097  419099  419105  419109  419111  419115  419121  419127  419129  419135  419139  419141  419147  419151  419157  419165  447348 

28、醉翁亭记

欧阳修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首先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作者将“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后写琅琊山,再写酿泉,最后推出醉翁亭。这样层层递进,托出主景,引人入胜。写水,写山路,写亭,都神形兼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接着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先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后写四时景物的不同。用对偶句描写,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写朝暮四时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总归为“乐亦无穷”,余韵不绝。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这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写宴饮之乐,从捕鱼酿酒写起,别有情致。宴饮所需,都就地取材,不用外求。作者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醉在其中,是因为乐在其中。

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有叙事,更融入抒情和议论,托出全文的主旨。一是“禽鸟之乐”。二是游人之乐。三是太守之乐。及至文末,“太守”已出现九次,方才道出姓名,解开全篇悬念。文章也自然而止,且饶有余味。

[基础梳理]

试题详情

15、(2006年南京试题,4)推选“南京青年联合会”标识,要求从下面三幅图标中推选一幅,并说明理由。

小雨说:“我推选第一幅图标,因为它用南京、青联两个词的英文字母NY 组合成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既代表了南京青年联合会,又显示出南京青年在建设南京中的活力和朝气。”

你说:“我推选 ______幅图标(第一幅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第一幅图的表达模式,先从图形上分析,它突出了南京青年联合会的有活力、朝气蓬勃的特点,表述要流畅。

答案:

示例(一)我推选第二幅。①第二幅把两个“青”字变形处理成了一对手拉手舞动的青年,既代表了南京青年联合会,又显示出活力、朝气和团结。②“n”是南京的“南”的拼音首字母,图标下半部分将两个“n”变形组成“心”的图形,突出了团结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我推选第三幅。因为第三幅对“青”字进行了艺术化处理,使之酷似一个青年人在展翅高飞,既代表了南京青年联合会,又显示出活力、朝气和热情。

读书做人

范仲淹逸事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博),就读于长白山澧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于佐食的菜肴,就更谈不到了,常常只能“断数茎,入少盐以啖之”。二十三岁时得知身世,感泣辞母,只身赴南都应天府(今南京)书院,其后直到进士及第,更是过了五年的“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据仲淹《年谱》,仲淹在应天府书院“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记仲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年谱》所记也大体一致。其实,即使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他的生活状况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晚年在《告子弟书》中仲淹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就谈道:“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这应该是确实的。天禧元年徙集庆军节度推官离开广德时,仲淹无一点积蓄,只得卖掉唯一的一匹马以充行资。

试题详情

5、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意在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从写景段落中找出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悲”和“喜”的重点句子,并体会这样写的动机,注意表达方式的改变。

答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我综合  我发展

试题详情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B、《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

C、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唐宋八大家”之一。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一幅题岳阳楼的名联。

解析:C项有误,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C。

试题详情

3、下面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上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解析:D项中,“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虚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答案:D。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

 B、政人和   北巫峡

 C、前人述备矣  或异二者

 D、不物喜   属予作文记之

解析:A项中,予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也(雄伟景象)。B项中,政人和(顺利);北巫峡(通往,通向)。C项中,前人述备矣,或异二者为(都是助词“的”的意思。)。D项中,不物喜(因为);属予作文记之(来)。

答案:C。

试题详情

1、给下列字注音。

浩浩汤汤    忧畏讥   霏霏   岸芷汀

答案:shāngshāng   chán    yín  fēi  zhǐ  tīng

试题详情

2、文章描写了洞庭湖的两种不同的景色,以及各色游客在不同景色面前的览物之情,然后重笔点晴:“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点晴一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表示了对友人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

构思精巧出佳篇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既是写“记”,当然要描写楼的景色。但作者的目的却在楼外,他要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这样就产生了一对矛盾: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与议论政治抱负怎样融为一体?于是作者选择用抒情作为二者的中介,由此便形成了全文的整体构思:由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地引出议论,表明作者的意图。

文章的这种整体构思,就决定了文章的表达方式是个综合的整体,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融为一体。文章开头叙述了滕子京“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不过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经暗含了其“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滕子京不同于一般的迁客。这对下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乃至最后写“古仁人之心”,都具有引发作用。接着紧承上文“重修岳阳楼”写“岳阳楼之大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虽然句句写景,却又显示出作者的开阔胸襟和恢宏气度。跟结尾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议论互为表里。用“然则北通巫峡”陡然一转,用设问带出两个富于特征的画面。每一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写情,极力渲染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二者虽形态不同,实质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由此转入一议论,将文章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因此,全文脉络清晰,表达方式运用恰如其分。

[问题探究]

问题:我们该怎样认识作者的政治抱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思]我们可结合范仲淹的自身经历、社会背景、课文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来分析,最后还可以联系现实认识作者的政治抱负是否有现实意义。

[探究]第一步:联系历史上有关对待百姓的观点,分析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产生的缘由。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亦天下,忧亦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这里说的“乐亦天下,忧亦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目的在于缓和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维护封建社会的安定,客观上也有利于人民,但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第二步:联系范仲淹的自身经历和社会环境来分析。他把与民同乐的思想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作为对待进退仕途的原则,,则有深远的影响。范仲淹出身贫寒,为官以后始终严于律己,只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在朝廷则敢于直谏,被欧阳修誉为“立朝本末”,虽屡遭贬谪,而全不在意。他一生所为,证明他确实有这样的抱负,绝非虚语。

第三步:结合课文来分析作者的政治抱负。

首先,我们可以认识到“文如其人”,范仲淹的一生表明,他是实践了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观的。他不论是处在顺境还是处在逆境,都是在为老百姓做官。他对自己要求甚严,刚直不阿,一切从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达到了儒家所要求的“仁人”境界。所以,我们读到他的“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时,不仅不感到他是在说大话,而是从心底里对他产生由衷的敬佩。

其次,《岳阳楼记》中反映了人的情感变化与升华途径。文中所述的无论是“去国还乡,忧谗畏讥”者,还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者,都没有脱离个人的角度,都是在个人的小圈子里打转。只有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才是为官者的最高境界。

第四步:联系现实社会,他的思想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的“忧君”思想,虽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今天,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党和政府中有一些干部,完全忘记了为官的基本准则,他们作威作福,贪污受贿,引起了人民的严重不满和忿恨,造成了党和政府威信的下降,正在动摇着我党的执政基础。在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过程中,我们在宣传当前党内涌现出来的优秀干部如孔繁森等的先进事迹的同时,适当地宣传一些我国古代的优秀为官先贤,如包公、范仲淹等,也是必要的。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深深刻在他们的脑子里,这是真正的古为今用啊。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