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8973  418981  418987  418991  418997  418999  419003  419009  419011  419017  419023  419027  419029  419033  419039  419041  419047  419051  419053  419057  419059  419063  419065  419067  419068  419069  419071  419072  419073  419075  419077  419081  419083  419087  419089  419093  419099  419101  419107  419111  419113  419117  419123  419129  419131  419137  419141  419143  419149  419153  419159  419167  447348 

  可以图示为:    

       环境优美

  佳处美亭

       亭名由来

       朝暮景色

山水之乐       

       四时美景    乐在其中

       滁人游山之乐

  宴游同乐  众宾欢饮之乐

       太守宴醉之乐

       游人去,禽鸟乐

 尽兴而归

       太守与民同乐

[主旨探讨]

对本文主旨有如下表述:

1、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试题详情

2、“至于负者歌于途”至“太守醉也。”

剖析:这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这里描写,有叙事,更融入抒情和议论。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就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写宴饮之乐,作者故意宕开一笔,不直入宴席,却从捕鱼酿酒写起,别有情致。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无论是肉还是菜,都就地取材,不用外求。这样写,意在夸耀滁地的富足,表明野餐的简朴。同样,宴饮之乐,也没有王公贵族府第那样高雅,无管弦助兴。但射饮弈棋,猜拳行令,杯盏交错,“起坐而喧哗”的野趣,也是朱门高第的宴饮得不到的欢乐。这里,太守又一次闪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作者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醉在其中,是因为乐在其中。

[结构简析]

可以分为四部分:

试题详情

1、“环滁皆山也”至“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剖析:这段写醉翁亭的环境和名称的由来。 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紧接着,作者将“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后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再写酿泉,最后推出醉翁亭。这样层层递进,托出主景,引人入胜。写水,写山路,写亭,都神形兼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从大山深处引出一亭,仅用几十个字,可见文笔之简练。醉翁亭既出,写景也暂告结束,转而为叙事抒情。作者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亭的来历。行文至此,“太守”闪现,却不言明身份,成为全篇的一个悬念。下文讲“醉翁”雅号的由来,也言简意赅。“饮少辄醉”,突出了一个“醉”字;“年又最高”,又暗含了一个“翁”字。两者合璧,遂有“醉翁”之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化在宴饮之中。

试题详情

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

剖析:这句话点明全文主旨。作者为了突出“太守之乐”,用层层烘托的笔法。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这样,太守之乐就在众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峰巅,显示出主观感受和体验的高人一筹。太守既能同醉,又能自醒。

试题详情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翻译: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野芳:香花。幽:清幽。秀:发荣滋长。

剖析:这句话写四时景物的不同。用对偶句描写,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作者在这里仍然细心地选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加以描绘。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随四季变换,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现了四幅扇面,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同时,四幅画面又是互相映衬的,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

试题详情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意:名词,情趣。乎:相当于“于”。而:连词,表并列。寓:寄托。之:代词,它,指山水之乐。 

剖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和“乐”是表象和实质的关系,“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化在宴饮之中。

试题详情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绕过山峰走过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翘起像张开的鸟翅膀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的,就是醉翁亭。回:回环。转:转弯。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剖析:这句话写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群山作为背景,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这里赖于壮丽的群山映衬,就益显出山泉的清朗,而亭台又偏偏踞临泉上,则别含另一番风光。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且辉映生色,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试题详情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句段剖析]

试题详情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试题详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