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8993  419001  419007  419011  419017  419019  419023  419029  419031  419037  419043  419047  419049  419053  419059  419061  419067  419071  419073  419077  419079  419083  419085  419087  419088  419089  419091  419092  419093  419095  419097  419101  419103  419107  419109  419113  419119  419121  419127  419131  419133  419137  419143  419149  419151  419157  419161  419163  419169  419173  419179  419187  447348 

1、“马之千里者”至“安求其能千里也。”

剖析:本段写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写法,强调千里马食量大,超过常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说明食马者按照常马的喂养方法来喂它,突出食马者的无知。用一组排比句指出“虽有千里之能”的马,“才美不外见”是“食不饱,力不足”造成的恶果,最后用反诘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

试题详情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翻译: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伯乐: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然后:连词,此后。

剖析:文章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指出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意思是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有事吗的人才能发现千里马,实际上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翻译:所以即使有雄健的马,只是在仆役手下受屈辱,(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会因日行千里而出名。故:连词,所以。虽:连词,即使。祇:只是。辱:动词,辱没。于:介词,在。奴隶人:仆役。骈:两马并驾,一同。槽:喂牲口用的石器。枥:马棚。以:介词,因为。称:动词,出名。

剖析:这里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引人深思。“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已经显出作者愤愤不平之意。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剖析:译文:马中的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第一个食:动词,吃。或:代词,有时。尽:动词,吃完。粟:小米,泛指粮食。第二个食:同“饲”。

这句话指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问题所在。“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说法,强调千里马的食量大,超过常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说食马者按照常马的方法喂养它,说明这种人的无知愚昧。

(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翻译:握着鞭子到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策:竹制的马鞭。临:面对。

剖析:这句话活画出食马者洋洋自得,以“知马者”自居的得意神情。“之”指代千里马,食马者在千里马面前竟然宣称“天下无马”,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唉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能识别千里马吧!呜呼:叹词,唉。第一个“其”:副词,表示反问,难道。邪:通“耶”。第二个“其”:副词,表示推测,恐怕。

剖析:这里“呜呼”是作者的感慨。“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诘,也是向读者发问,把“无马”和“不知马”这一对矛盾尖锐地摆出来形成一个高潮,以“不知马”作结,极尽沉郁顿挫之致。

试题详情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句段剖析]

试题详情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试题详情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试题详情

2、“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文章辩析序说》中:“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已意述之也。”如《师说》《马说》《黄生借书说》。

试题详情

1、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昌黎郡望,世称韩昌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外集》十卷。

试题详情

8、相关成语

伯乐相马:伯乐,春秋时秦国人,善于相马。后来比喻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

试题详情

7、古今异义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古义:这       今义:判断词

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③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古义:同样、相等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等等。

试题详情

6、特殊句式

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状语后置 ,“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