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9014  419022  419028  419032  419038  419040  419044  419050  419052  419058  419064  419068  419070  419074  419080  419082  419088  419092  419094  419098  419100  419104  419106  419108  419109  419110  419112  419113  419114  419116  419118  419122  419124  419128  419130  419134  419140  419142  419148  419152  419154  419158  419164  419170  419172  419178  419182  419184  419190  419194  419200  419208  447348 

10、组歌

                  鲁迅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在《浪之歌》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终的和谐──这样的思想对我们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它是纯然东方的。

就《雨之歌》而言,和哲理诗相同的是,它主要采用的也是拟人化的手法,但是它并不以得出某种哲理、教谕为目标,它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化约为简单的道理的形象。在这首散文诗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基础梳理]

试题详情

15.(2006年重庆市中考题,7)如果你是皮埃尔先生,在下面情景中,你将怎样得体而幽默地要回自己的大衣?

   饭厅内,皮埃尔发现一个客人错穿了他的大衣,于是异常谦恭地碰了碰这位顾客:“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皮埃尔舒了一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相视一笑,客人愉快地脱下了大衣。

解析:具体情景下的语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语言得体是语言运用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能够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来选择使用恰当的用语,从而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主要受特定的目的、对象和场合制约,此题中的语言要做到得体,表述要通顺。“皮埃尔”在当时情景下,问穿错衣服的客人是否是“皮埃尔”,那后面的补充的语言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在轻松的环境下“皮埃尔”指出客人穿错了自己的衣服。

答案:示例: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错穿了他的大衣。

读书做人

我国读者对高尔基这位俄罗斯文学巨人的名字是十分熟悉和热爱的。人们把《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阿尔达莫洛夫家事》、《克里姆·沙姆金的一生》等作品深深地印在心田里。   

15岁以后,高尔基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便独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学,他以为“科学是无代价地教给那些愿意学习的人们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学,只好在面包店学做“环形小甜面包”,起早贪黑,每个月仅有三个卢布的工钱。高尔基求学的尝试终于失败了。他只好走进下九流社会,同那些“沦落的不幸者”长久地生活在一起。在高尔基的《科诺瓦洛夫》、《沉沦的人们》等作品里,人们可以看到他在底层呻吟的缩影。人世间的艰辛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他“大口地咀嚼着”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书是他在贫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

无论是短篇佳作还是长篇巨著,高尔基始终把普通人的美好品质和深重灾难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描绘了他们的无垠的精神世界。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人们要从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取力量……”

正是人世间的磨难激起了高尔基创作的激情和奋斗的决心,你从文学巨匠高尔基身上学到了什么?有没有激起你学习和创作的热情? 

试题详情

5.填空:

《海燕》原题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国)伟大的文学家,“________”(列宁语)。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剧本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这些基础的知识都可以结合文章的学习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这也是我们以后学习有关文章的积累。

答案:《海燕之歌》 高尔基 俄 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母亲》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小市民》

我综合  我发展

试题详情

3.填写同义词或反义词。

(1)同义词:高傲______________,猛烈___________________,困乏____________。

(2)反义词:穷生奸计____________,热情_______________,珍奇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有关词语的意义理解,要能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并学会运用,以便使自己的语言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语言的积累才是提高语文素质的真正的途径。注意“高傲”一词在“海燕”一文是褒义词。

答案:(1)自豪 强烈 困倦

(2)富长良心 冷淡 普通(一般)

试题详情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有的人,伏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2)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幌就消失了。

解析:此题是有关字形的记忆,这是学习一篇文章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注意通过练习努力使自己对字词进行更多的积累。

答案:(1)伏-俯 (2)幌-晃

试题详情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缥缈(piāo miǎo) 不(qiǔ)  克家(zāng)

B.胆(què)   骗(kuāng)  深(yuān)

C.翠(fěi)   踉跄(liàng qiàng) 叫(háo)

D.呻(yīn)     霹雳(pī lì)  蜿蜒(wān yán)

解析:A项中“朽”应读“xiǔ”,B项中“怯”应读“qiè”,D项中“吟”应读“yín”。

答案:C

试题详情

2.这首诗以宏伟壮丽的大自然作背景,极力渲染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波澜壮阔的紧张的气氛,状写出油画般浓烈、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一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蕴蓄着激越的情绪和讽刺的笔调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我的观点:                  

[审美鉴赏]

寓情于景  借景述怀

高尔基的《海燕》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诗篇。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海燕》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在作品中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海燕”──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给予了最真挚、最热忱的赞颂。

寓情于景、借景述怀是《海燕》的基本艺术方法。作者依据自己的美学选择,赋予笔下的自然景观以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并借助比喻、拟人、对比等艺术手段,使象征的主客体之间达到天衣无缝、自然和谐的境地。读者虽满眼是大海暴风雨前的景象,透过纸背,看到的却分明是一幅革命与反革命殊死较量的战斗画图。在作品中,乌云、狂风、雷声、闪电象征沙皇专制统治,代表黑暗的反动势力。海鸥、海鸭、企鹅则象征害怕革命、目光短浅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作品中,咆哮怒吼的大海象征日渐觉醒的人民革命力量,暴风雨象征就要来到的革命红色风暴,太阳象征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海燕象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光辉形象。作者满腔热情,赞美大海,赞美海燕。在乌云翻滚、白色恐怖猖獗的险恶环境中,与海鸥们的怯弱、惊恐形成鲜明对照,大海翻起“白沫”,卷起“波浪”,发出歌唱,以英勇的迎战姿态“冲向空中去迎接雷声”,并把“金箭似的闪电”“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勇敢、热情、愤怒、欢乐,“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大海的主动出击,与雷声、闪电决一雌雄,海燕的兴奋活跃,热烈渴望暴风雨的来临,正是革命人民和无产阶级先锋战士革命坚定性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象征的主客体之间可谓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甚至无需借助想象,联想,读者透过这些客观景致的描写,就能发现隐藏纸背的真实意图,明了其蕴含的象征意义。

[问题探究]

问题:文章的末尾,为什么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导思]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海燕”和“暴风雨”的象征意义,尤其领会“海燕”这一形象的深广的政治意义和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文章中高尔基运用形象的对比、烘托,抑恶扬善,鞭挞恶丑,褒扬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这一饱含力与美、深刻反映了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认真朗读体会内容,总结出问题的答案。

[探究]

第一步,图书馆查阅或网上查找有关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时代背景,准备好笔记本,随时作好记录。

第二步,反复研读文章,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以及文章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并能把它记录下来。

第三步,同学们讨论明确“海燕”“暴风雨”的象征意义,如:“暴风雨”象征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第四步,针对“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进行深入的研讨,并最终达成共识,可以从句式、表达情感上来分析。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的形式鼓舞人心,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革命者从胸臆中迸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

第五步,交流讨论,得出答案。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