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三)蓝天白云话风筝
谢 础
风筝是一种极受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从历史上看,除布娃娃外,没有哪一种玩具,在世界各地流行的时间有它那么长。在中国,人们又叫它纸鸢(yuān)。
风筝的起源现在还不清楚。世界上大多数航空史学家们都承认,风筝最早诞生于中国,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据古书记载,最早发现的风筝是作战工具。大约于公元前200年,韩信曾用风筝测量敌方营寨的距离。公元549年,当时梁武帝被侯景的兵围困在健康(今南京)的台城中,他命人在城里放风筝,想用风筝送出诏书,搬救兵。可惜他的风筝飞不高,被敌兵射下,求救行动失败了。公元728年,即唐朝时期,田悦率兵围攻临浼(míng)。守将张亻丕 用风筝传信求救。他的风筝能飞得很高很远,敌人射不着,结果得到马燧的救援,救兵打退了田悦,为临浼解了围。
飞机发明以前,载人的大风筝曾在东方流行。1906年日本有人放起来的一具风筝重达2720千克,尾长146米。载人风筝曾用于各种目的,包括到敌区上空侦察和向被围困的城中运兵。
欧洲第一具风筝是在1326年或1327年出现的。正像古代中国的风筝一样,这具风筝显然是作为武器而设计的。一份欧洲古代资料上画有用风筝向敌区投放火焰炸弹的情形。正像人们对东方风筝的起源不甚了了一样,欧洲风筝是怎么开始搞起来的,大家也不清楚。它们可能是从东方传过去的,也可能是西方人自己独立发明的。中国风筝通常是长方形的,尾部有飘穗,看来已传播到太平洋和东西南地区,但是中世纪欧洲风筝的形状则与此不同。
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风筝曾是细长的三角形物体,做得像条龙。这些风筝比较大,具有形状呈长方形的头部,尺寸约60厘米×90厘米,还有用布做的尾巴,长约4.5米以上,飘荡在风筝的后下方。到16世纪末,由于受英国、荷兰和葡萄牙水手们从东印度群岛带回来的那些风筝的影响,欧洲风筝的尺寸变得像现在小孩玩的那么小。
历史上首次成功的风筝载人飞行,也是出于中国。公元559年,南北朝时代北齐天保十年,文宣帝高洋要杀尽姓元的,命元姓死囚都抓住风筝从金凤台上跳下去,结果除一人外,其余都摔死了。这一名侥幸活着的人叫元黄头,他抓住风筝从金凤台飞到紫陌,安然着陆。不过残暴的高洋最后还是将他杀害了。这段历史,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陈纪一》中有记载。明代陈眉公的《白石樵真稿·辨风筝》中也有叙述。元黄头虽然只是出于求生的本能,才完成这一动作,但他作为世界上乘风筝成功飞越一段距离的第一人,将永载史册。
在19世纪以前,欧洲没有人想用风筝载人。后来,英国一位教师,名叫乔治·波科克,他制造了一个大型风筝,用一辆马车拖着,快速驶过乡村。风筝载着他的女儿飞上天空。1804年,英国科学家乔治·凯利爵用风筝做他的小滑翔机的机翼。
澳大利亚人劳伦斯·哈格雷夫曾做过许多种风筝。1893年,他制作了一种简单的箱式风筝。这种风筝具有较大的升力,稳定性也比较好。从1905年水上滑翔机开始,欧洲早期的许多飞机和滑翔机都采用了哈格雷夫设计的箱式风筝作为机翼,用以产生升力。
飞机出现后风筝的发展并未停止。风筝继续在为各种目的而使用着。气象学把箱式风筝作为一种比较便宜而有效的运载工具,把仪器送上千米的高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潜艇曾用风筝载人升到相当高的空中,侦察敌方舰船的动向。
近20年来,风筝已发展成为软式翼伞。美国研制出来的非硬式风筝,是非常好的翼伞,呈弧线翼形,其上下两层伞面都是尼龙布做的,前缘和后缘都有洞口,能在风压作用下鼓胀起来,伞弦使两层伞面保持平行。这种箱式翼伞型的风筝的效能非常好,几乎可垂直升空,所以它已被用来在山顶上空进行气象观测。
作为业余文娱活动的器具,仍广泛流行。例如,用风筝钓鱼,从前只见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而现在却广泛地传播开来。钓鱼的人把钓鱼绳系在风筝上,然后把风筝放起来,这样既可使他能钓到难以接近的水域里的鱼,又能使垂钓人的影子远离鱼钩。利用风筝滑水也是世界许多地方人们喜好的娱乐项目之一。
1、用波浪线画出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2、选文以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采用这种顺序说明有什么好处?
3、文中加点的两个词(第9段中的“比较”与第10段中的“非常”)可不可以互换?为什么?
(二)狗的智商
陶 颖
多年来,人们针对狗的智商问题进行过不少的实验。早在80多年前,俄罗斯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就通过相关的实验证实,狗具有一种极其准确地感知某种日常规律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是否能被视为狗具有高智商的证据,还值得商榷。比如,狗会在每天早上按时叫主人起床,不管这天是不是主人的休息日。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狗虽然能预见某种日常规律,但却不能区分今天是星期几。
在20世纪40年代,在一项有关血堤犬与比高犬的嗅觉比较实验中,人们发现,虽然比高犬的表现不如血堤犬,但这并不是因为两者智力上有所差别,而是由于比高犬的身材比血堤犬矮小,使得它难以对位置较高的气味进行追踪。
20世纪50年代的一项遗传学与狗的行为方面的研究对狗的智商进行了更加科学的观察。研究人员通过对纯种的比高犬、可卡犬、贝生吉犬、雪蒂犬、猎孤梗以及它们的杂交后代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后发现,这些犬种彼此间的智商都差不多,但由于遗传上的原因,它们在完成不同的任务时表现有所差异。比如,比高犬和贝生吉犬在走迷宫实验中技高一筹,而猎狐梗和雪蒂犬的优势体现在学习重复的连续性动作上。
与判断一条狗是否漂亮一样,如何认定狗的智商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侧重点也许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即使你的爱犬在一些智商测试中表现得不那么理想,你也不必灰心失望。由于狗的品种数不胜数,每条狗的个性又千差万别,因而,还没有哪项测试能相当准确地鉴定出狗的智商。
按照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斯坦利·科伦的说法,狗的智商有三种类型,分别为适应性智商(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能性智商以及工作/服从性智商。前两种智商要视每条狗的具体情况而定,要通过相关的犬类智商测试进行判断;而第三种智商则取决于狗的品种。
1942年出生于美国费城的科伦--现在是加拿大温哥华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该校人类神经心理学和认知能力实验室主任。除了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外,科伦的生活几乎都被与狗相关的事务填满了。他不仅自己养狗,还潜心研究狗的行为,著有包括《狗的智商》《狗知道些什么》《如何说“狗语”》等一系列有关狗的畅销书。此外,他还在驯犬机构中担任讲师,指导人们如何训练狗。科伦养的一些狗参与过许多由加拿大犬类协会主办的关于狗的服从性方面的试验和比赛,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
令人惊奇的是,科伦指出,按照常人的生活方式,人们与较聪明的狗相处也许要比与较笨的狗来得更加困难。
为了说明问题,他举了这样两个例子:一条名叫“阿诺德”的迷你型狮子狗老是在它的单身女主人在家中接待男性客人时把尿撒在女主人的床上。它的女主人将它的这一行为归咎为“嫉妒心”在作怪。但真正的问题只是这条狗太聪明了。女主人在独处时对“阿诺德”倾注了大量的注意力,而每当她的男朋友来时,她对“阿诺德”的关注就大为减少。聪明的“阿诺德”发现,通过在床上撒尿这一行为可以有效地将女主人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因而每当家中男性客人出现时,它就屡屡上演这样的“恶作剧”,以引起女主人对自己的重视。
又比如一条名叫“王子”的博德牧羊犬。它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户外奔跑嬉戏。因此,每当有人要离开屋子时,“王子”就会在后面紧追,试图跟到户外去玩。为达到外出玩耍的目的,“王子”屡次“奋不顾身”地破门而出。“王子”的主人们为了防止它再次把门撞坏而对门进行了加固。但“被困”的“王子”注意到底楼的许多窗户都开着,这条聪明的狗轻而易举地就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窗户也可以作为离开房屋的出口。很快,每扇开着的窗户就成了“王子”义无反顾冲撞的新目标。它的主人们对此既惊愕又恼火。
当然,聪明的狗也并不是总给人们带来麻烦和困扰。
一条名为“翠西娅”的喜乐蒂牧羊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向女主人发出患病的警告。“翠西娅”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了这样一种坏毛病,就是每当女主人坐下时,它就对她的后背又嗅又蹭。女主人的丈夫发现,“翠西娅”感兴趣的是女主人后背上一颗深色的痣。“翠西娅”对这颗痣并没有给女主人引起什么不适,女主人也没有在意。不料,有一天,当女主人正俯卧在阳台上的椅子上晒太阳时,突然感到有什么东西在咬自己的后背,原来是“翠西娅”,它显然是想把长在女主人后背上的那颗痣除去。在丈夫的建议下,女主人怀着好奇去医院就诊。谁知诊断发现,这颗痣竟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致命性癌。多亏“翠西娅”及时提醒,才换救了女主人的性命。
1、本文围绕“狗的智商”问题,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①
②
2、选文在局部上采用 顺序来说明,在整体上则采用了 顺序,两种顺序结合起来将“狗的智商”及相关问题说得清楚明白。
3、此文是篇科普作品,语言活泼、风趣。请从文中举出两例,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①例:
效果:
②例:
效果:
(一)为什么火箭底部像喇叭
张国权 于清祥
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为什么要做成喇叭形状的呢?这要从火箭发动机的特殊构造谈起。
火箭发动机之所以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是因为火箭发动机有着特殊的构造。
推力室是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分,一般由头部、燃烧室和喷管组成。其中头部和燃烧室的作用是使燃烧剂流经燃烧室和喷管的内套,冷却燃烧室和喷管,再将燃烧剂由喷管和燃烧室外套流经喷嘴喷入燃烧室,并在同时由另一些喷嘴喷入氧化剂的作用下充分燃烧,将推进剂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在燃烧室内产生2200℃-3500℃的高温高压燃气;喷管的作用是将燃烧室的高温高压燃气进行加速,由几十米/秒增加至几公里/秒,从而将燃气的热能转化为燃气的动能,获得直接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飞行。燃气喷射的速度愈高,火箭获得的推力也就越大。
那么,火箭发动机是怎样获得这样高喷速的燃气流呢?这是设计上的科学,就是把推力室的喷管部分在其结构上做成先收敛后扩散的喇叭形状,收敛段的上端同燃烧室的下端是平滑相连的。这一结构可使燃气流的速度因喷管横截面积的变化而变化,使气流从亚音速度到音速,直到加速至超音速。所以,人们把这种喇叭形喷管叫超音速喷管。由于它是瑞典人拉瓦尔发明的,因此也称为“拉瓦尔喷管”。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拉瓦尔喷管的原理。火箭发动机中的燃气流在燃烧室压力作用下,经过喷管向后运动,进入喷管的收缩段。在这一阶段,燃气运动遵循“流体在管中运动时,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因而,燃气流的速度不断加速。当到达喷喉时,流速已经超过了音速。而超音速的流体在运动中却不再遵循“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而是恰恰相反,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快。在扩张段,燃气流的速度被进一步加速,为2-3公里/秒,相当于音速的7-8倍,这样就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拉瓦尔喷管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流速增大器”的作用。其实,不仅仅是火箭发动机,导弹的喷管也是这样像喇叭形状的,因此说拉瓦尔喷管在武器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选自2002年7月16日《中国国防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作者采用了 说明顺序。
2、全文以 结构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一、二两段是 ,三、四、五段是 。
3、选文介绍的是我们所不常见的事物,你能读懂吗?试从一个角度说说文章语言的特点。
4、春节期间放花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联系本文的介绍和你已有的知识,说说花炮能升空爆炸的原理是什么?
(九)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忍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手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的纯真的诺言。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的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2、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八)送报少年
①放暑假时,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时起床,为200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18000级台阶。
③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忙说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⑤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少爷作派很不满意。八点钟还穿着睡衣,每天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
⑥我说:“你看看人家送报的少年,每天5时就起床。”
⑦儿子笑得更干脆:“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⑧一个大雨滂沱的早晨,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上午9时30分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湿透,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伤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
⑨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⑩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这天8时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送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11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 。”
12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迟了,请您多包涵!”
13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文中第②段画线部分列举了很多数字,这有何作用?
2、下面两个句子是否都运用了比喻?为什么?
A、上午9时30分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湿透,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伤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B、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连报纸也弄湿了……”
3、第③段写“骄阳似火”,第⑧段写“大雨滂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具体语境,完成文中第11段空白部分。
(七)
下午,方老师正津津有味地给中学生们讲课时,他那5岁半的孩子跌跌撞撞地从外面冲进教室里来。
“你,快--妈叫你回去收谷,要下雨了。”方老师突然愣住了,望了望窗外,这才发觉天变得黑沉沉的,他脸色沉下来。“你先回去帮你妈收,我--”离下课还有二十多分钟,他心里道:谷子被淋了也罢,可不能耽误这么多孩子的课。
方老师打发了儿子后说:“同学们,咱们继续上课,刚才讲到雷锋帮助……”“老师--”方老师话未讲完,班长就站了起来,“我家也晒谷了,我得赶回去……”“好,你--你走吧。”方老师眉一皱,很不高兴地同意了。他明白这些农村孩子的家庭情况。班长走后,又有不少学生提出要走,方老师的话题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断,他满脸不高兴,却又显得无可奈何,索性说:“好吧,同学们,天要下雨了,你们谁需回家帮忙的,可以回去,剩下的继续上课。”谁知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冲出教室,一会儿就消失在远处。方老师被眼前的景象呆住了--教室里,他的面前只剩下空空的座位。窗外,一片阴沉沉的天。“哎,农村的孩子……”良久,方老师自言自语地说,心里感到不是滋味。
刮风了,几个豆大的雨点开始砸在窗子上,方老师也顾不得什么,急忙冲出教室,朝自家的晒谷场跑去。
跑到自家晒谷场,方老师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数十个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扫的扫,搬的搬,忙忙碌碌。方老师顿时涌出两行热泪。
1、文中的两个加点的词“呆住”和“惊呆”分别表现了方老师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3、短文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形象?
(六)传 递
①矿工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不再过问矿工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
②悲痛的妻子在丧夫之痛之后因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她又无一技之长,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到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去。这时矿工的队长找到了她,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上食堂做的早饭,建议她在矿上支个摊儿,卖些早点,一定可以维持生计。矿工妻子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
③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支,馄饨摊就开张了。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下来了12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④时间一长,许多矿工的妻子都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种种方法来探求究竟,结果均一无所获。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饭送给丈夫吃,却又发现丈夫仍然去馄饨摊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⑤直到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队12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⑥从此以后每天早晨,在众多吃馄饨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⑦时间飞逝之间,当年矿工的儿子又长大成人,而他饱受苦难的母亲两鬓花白,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⑧更重要的是,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却从未少过12人,穿透十几年的岁月的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本文的故事梗概(不超过40个字)。
2、第⑦段采用了两种描写方法,其中的 描写体现了人物的 心理。
3、你认为本文中的哪个(些)人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四)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却在那一次,那一个人深深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家人,没有自己的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
小丫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在网上经常和妹妹联系。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全为了家人。小丫又问,有把握吧?他笑着,当然。要回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都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得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却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小丫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他不会。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道题时,我手心里的汗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疼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六选一,是有关水资源的。
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小丫也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
这时他求助了最后一条热线,把电话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就来不及了。”因为只有30秒时间。
王小丫着急了,“快说呀,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他沉默了一会,说:“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当然想。”妹妹说。--天啊!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慢悠悠的,难道他要放弃最后的冲刺吗?--电视机前的我已经坐立不安了。
只听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妈去看你好吗?”“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的说:“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天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早点分享!
我的眼泪一下流了下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
果然他轻松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选手。
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的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的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坐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我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1、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写:“我流了泪”的原因是什么?
2、纵观全文,说说题目中“智慧的美丽”表现在何处。
3、请任意找出文中对“答题者”的一处描写进行赏析。
4、你喜欢文中“答题者”的形象吗?说说你的理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