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说说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3分)
①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久违:________________ )
②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成为城市的一种标志和象征。(钟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如今,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麻雀经过大围剿也元气大伤,都构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实在是非常的可惜。(景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嬉戏( ) 栖息( ) 滑翔( ) 荒诞( )
(九)右溪记
(唐)元 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i)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修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抵:______嵌:______洄:______
秽:______裨:______铭: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悉皆:______②名状:______
③怅然:______④徘徊______
3、翻译句子。
①修木异竹,垂阴相荫。
②可为都邑之胜境。
③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④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4、本文尽管着墨不多,却抓住了景物的基本特征,既有具体的描绘,又传示空间布局整体性的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整个环境以“________”为中心物象,兼以“________” “________”,三者各具风格自成一趣。文中写三者的典型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罢全文,你若进入“右溪”游览,会有怎样的感受?
(八)
修(指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wěng)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室上思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读文后,请回答此文是作者来滁州后的哪一年写的?
2、文段的哪几句与《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有相通之处?
3、解释加点的词语。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乐其地僻而事简:
4、翻译句子。
①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5、本文段表达了欧阳修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民“喜与予游”的原因是________,作者“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作者认为“刺史之事也”指的是什么?是怎么样做的?从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
①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②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班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的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振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③(a)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b)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c)因为他们深深的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d)这无异于民族精神的自杀。(e)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f)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g)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与伦比的财富。
④罗马废墟,一个千古流传之绝响,一个万世不灭之辉煌。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间。
①倾( ) ②亘( )
2、文中第②段有两个错别字,用横线在字下标出,将正确的书写在下面字格中。
3、下面的句子是从第③段中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应在___ _处。
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
4、文中加“ ”线的部分是对偶句,也叫对仗。根据其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入眠五更就忙着起来。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5、罗马是座古城,在其历史上有许多优美传说、重大事件、著名人物,请任选一个作答(只需写出传说、事件的名称,人物的名字)。
(六)乡韵自多情
①河南,是一块戏曲浸润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着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散,有的人还非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
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人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达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想家。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
⑦乡亲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调。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
1、根据第③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2、第⑤段写到了“戏曲琼浆的滋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第⑥段讲述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4、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五)云南抒情之二
曹靖华
大理美,美得好比一幅风景画。
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里,东西宽十余里,就放在它面前。苍山,这扇彩色锦屏,高达八里,宽百余里,就竖在它背后。苍山十九峰,自北而南,宛如十九位仙女,比肩并坐,相偎相依,好像在对镜理妆,凝视洱海;又好像在顾盼着苍山下、洱海边终年盛开的繁花,默默地欣赏。
大理美,美得别致,有情趣。
我早听说“下关风,上关花”是大理两大景色。下关风确实了不起,我一到这儿就领略到了。住在楼上,窗子又正对风口,每夜狂风大作,龙吟虎啸,屋瓦齐鸣,耸人听闻。原来下关地当洱海入漾濞江的出口,江水由山谷夺峡而出,直奔下游的澜沧江。这又深又窄的峡谷,是个大风口,正对着下关。所以,劲风阵阵,呼啸而来,如钱塘怒潮,万马奔腾,地动天摇。多少弱不禁风的人,都会闻风色变呢!
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地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进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地笑,轻轻地叹息,只许抑制着的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住。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拨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儿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挡住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理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末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变成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了,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晨就吹完了呢。只要是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服。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束着。
1、根据第二段文字的内容,概括出洱海、苍山的特点。“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苍山,这扇彩色锦屏”这两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结合本文具体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下关的风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四)最壮丽的瀑布群--雁荡山群瀑
①自古以来,人们赞叹:雁荡之美在于瀑,素有“万条流泉千条瀑”之誉。雁荡瀑布与黄山奇石、庐山云雾齐名,为我国名山风景中的“三绝”。
②雁荡山是苍山的余脉 ,位于浙江东南乐清县境内,以山奇水秀闻名,号称东南第一山。山上瀑布数量众多,仅记载于“志书”有名称的便有18条。群瀑当中要数大龙湫、小龙湫、三折瀑布、散水岩、西石梁大瀑和梅雨瀑最为有名。
③大龙湫高达192米,且瀑布终年不断,四季景色各异。[甲],水量骤减,瀑布上端只有少量水流下跌,玉带飘垂;落下几丈后,便化成一片白如雪、细如粉的水雾了。在山风吹拂下,水雾上下翻腾,宛如一条银龙在水中滚动,煞是奇妙;在灿烂阳光照耀下,于瀑布散成的烟雾之中,闪出一条巨大的彩色长虹。[乙],大龙湫水量陡增,尤以雷雨初晴时,水流像万匹野马,从百丈崖壁上狂奔而下,惊天动地,在深潭激起丈许水柱,卷起万朵浪花,气势恢宏,使人难以近观。[丙],江南多绵雨,大龙湫则显得无比妩媚。
④小龙湫不像大龙湫那般潇洒,腾空飘扬,而是紧贴崖壁,倾泻而下。瀑布直落瀑下的潭中,激起数米高的水柱,旋即形成漩涡湍流,在潭中回荡。潭的四周,巨石嶙峋,瀑布落入潭内,又从这些乱石缝中溢出来,汇合成卧龙溪。溪内滚石累累,两岸山崖突兀,水草肥美。若大雨初晴,小龙湫又变成一条发怒的银龙在潭中翻腾,发出阵阵巨响,气势雄壮。
⑤三折瀑则是由上折、中折和下折三折组成。上折瀑布从崖壁上倾泻下来,落入石坑,发出泼勒勒的声响,卷起堆堆水花向下流去,景色秀丽妩媚。中折瀑布从崖后翻越而下,夹带无数水珠,从容落入潭中。当山风回旋时,千万水珠烟雾亦随风飞转;遇丽日当空时,水云烟雾会显出一个五彩缤纷的霓虹。游人若沿潭边小径绕到瀑布后面观看,瀑布似百龙从天而降,尤为神奇。下折瀑布景色较一般,但游人来到下折瀑前,抬头仰望四周天空,竟是葫芦状,故人称“葫芦天”。
⑥散水岩瀑布水量不大,但其姿态却飘逸潇洒……
⑦西石梁大瀑则是个瀑洞奇美的景点……
⑧梅雨瀑从崖口坠落,离瀑顶不远就遇到一块横空突兀的崖石,瀑布触石而四散,顿时化作阵阵雨雾,随风飘扬,降落时似细雨绵绵,宛如梅雨一般,极富诗情画意。
⑨这些风采迥异的瀑布,组成一幅壮丽多姿的画卷。游人到雁荡山游览,大多是久慕大龙湫等瀑布之美景才踏上旅途的。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作者是从( )和( )两个方面来说明其特征的。(从原文中找短语回答)
2、下面三个短语应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填入[甲]处的是( ),填入[乙]处的是( ),填入[丙]处的是( )。(只填序号)
A、阳春时节 B、盛夏季节 C、秋冬之际
3、文中第⑨段“这些风采迥异的瀑布”一句中,“这些”指代哪些内容?请具体说明。
4、为了对事物进行具体、生动的介绍,本文主要运用了( )和( )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5、若把本文第③段“大龙湫水量陡增”中的“陡”字,换面“大”这,表达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三)记鸟语
林语堂
到了日月潭,每一个毛孔都舒服起来了。毛孔可以泄汗,泄汗就可以使汗化气,汗化气即减少热度,所以这是一副天然冷气机。人身有三万六千毛孔,就有三万六千架的小型冷气机。所以出得汗,就爽快。避暑要诀,倒不一定在不出汗,是必要出汗时,汗得出来。你穿上洋服,挂领带就有十一层布封在脖颈上,把冷气机堵住,汗出不来,气泄不得,非造物之罪也。(外衣领处必是夹的,故两层,再翻领是四层;衬衫此处又翻领又为四,合为八,领带二,又加当中铺垫一层为三,故为十一,即十一道封条,不许泄气)假定不被封锁,清风徐来,轻轻吹过毛孔上小毛,就非常适意。若是不居山上而居城市,山风吹不到,是人为的,又非造物之罪也。领带之为物,乃此欧寒带演化出来的服装,与热带最不相宜。有时入乡随俗,不得不戴,真是无可奈何。这且表过不提,单说日月潭的鸟语。
公治长懂鸟语,这不是不可能,只是常人不大理会而已。语言发源于诗歌,先有感叹吟唱,然后有文字语言。这是语言学上的Sing-tong Theory。世界文学史,都是先有诗歌,才有散文,所谓“诗亡然后春秋(散文)作”,本来是应当如此的。所谓语言,只是传达意思的方法。蜜蜂觅到好花盛开处,回来巢中向他蜂传达并作特别跳舞,报道消息,并指示花园方向,是一种语言。两蚁相遇于途中,交须一会,亦是传达的意思。所以中文说鸟语,不说鸟歌,是对的,是能特别体会鸟类的生活。
新近我家买几只鸡来养。有一早晨一小雄鸡忽然学唱,负起他司晨的责任了。其声音嘶而促,绝不像大雄鸡的响澈。你绝对想不到,这一唱,把笼中的小姐都发昏了,个个心里乱跳,发出温柔缱绻的声音,说“我在此地”。其声音,有母鸡呼小鸡的温柔,而却没有老母鸡的粗鄙。
日月潭有各种野鸟。在晨光熹微、宇宙沉寂,可恶的人类尚在梦寐中之时,众鸟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开他们的交响乐会。大概日月潭的鸟语可分四五种,而最特别的是一种我所谓时哉鸟,唱的主调是“时哉--时哉!”重叠的唱,而加以啁啾的啭喉音。那天我没听见子规鸟的“思归!思归!”不知有没有。我想春天应该有的。江浙人说子规的叫是弟弟哭他被继母迫死的哥哥。泣血而死,化为杜鹃,因为江浙音呼“哥哥”为“孤孤”。众鸟的语式不同,其中也有:
“快起来!快起来!”这是早眠早起很勤谨的一种小鸟,呼其同类觅好虫吃。
“臊!臊!害臊”声间非常粗暴。这是一种厌世的岩栖高士,以为举世沉浊,不足与庄语,无疑的,他是黄老派的。
“莫踌躇!莫要踌躇!可别胡涂!”--声音非常轻细而婉约动人。
其余还有仅发唧唧咄咄的短音。时哉鸟,唱的啭音特别多,夹杂别的话,再以“时哉!时哉!”主题为结束。这样此唱彼和,隔山相应,鸟音渡水而来,以湖山为背景,以林木为响声,透过破晓的蓝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自然成一部天然的交响曲。这是在庭院内以鸟笼养鸟所领略不到的气象,其自然节奏及安插,连他们的静寂停顿而后再来,都是有生气的,百鸟齐鸣的情形,大概如此。
1、文章第一自然段说明日月潭的气候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与鸟语的关系是 _________,作者写领带的目的是________,获得__________的艺术效果。
2、第二自然段文字不长,但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体裁有__________,涉及的语言有__________,涉及的时空有________,涉及的动物________有,写这些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从第四自然段开始才真正进入写鸟语层次,一共写了_________种鸟语,重点写__________鸟语,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听到过哪些鸟的叫声?能否摹拟出它们的语言来?可不可以举出两三个例子?
(二)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形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
①石笋参差
②石桥俨然
2、扬州“个园”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 。
3、下面最能概括个园特点的一句话是( )
A、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B、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
C、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D、个园四季的景色各具特点。
4、本文介绍个园,是按______顺序写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可以看出个园的建造所追求的是春之___ 、夏之_ __、秋之___ __、冬之_ ____。(各填一字)
6、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7、说明语言有平实和生动之分。本文多用________ _____的语言来说明。试以“个园春景”一段为例谈谈其语言运用的妙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