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9472  419480  419486  419490  419496  419498  419502  419508  419510  419516  419522  419526  419528  419532  419538  419540  419546  419550  419552  419556  419558  419562  419564  419566  419567  419568  419570  419571  419572  419574  419576  419580  419582  419586  419588  419592  419598  419600  419606  419610  419612  419616  419622  419628  419630  419636  419640  419642  419648  419652  419658  419666  447348 

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孕育”一词,用词典雅,如果改为“结果”则显得口语化。“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销声匿迹”指消失了 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试题详情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试题详情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试题详情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行迹。

载途:满路,遍地都是。

孕育:这里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呈现:显出、露出。

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悬殊:相差很远。

试题详情

然(piān) 育(yùn) 

热(yán) 簌(sù) 

销声迹(nì)  风雪途(zài) 

(hòu) 农(yàn) 

(qiáo) 悬(shū)

试题详情

提示:(二)1.这道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意,首先我们应对所释之词各项意义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加以选择。“伐”有讨伐、砍伐之意,“阳”有山南水北之意,故本题作“讨伐”,“山南”解。2.翻译须注意几点:词语语意上的特殊性(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的活用,通假字等),句子的语序(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句子成分的省略等。当然更多的句子是很普通的。3.这是考查我们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运用能力。由古文推断成语多从内容出发,以抓中心、人物特征、事物本质为主。

试题详情

3.短文的前一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请写出该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jǔ  通“举”,选出来 ②fèn  职分、职守 ③wù  憎恶、憎恨 ④xiǎn  少  2.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试题详情

2.翻译。

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管仲、隰明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明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而水③。”乃掘地,遂得水。

[注]①管仲、隰(xí)明: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下便有水。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从桓公伐孤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蚁冬居山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4.本文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