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9490  419498  419504  419508  419514  419516  419520  419526  419528  419534  419540  419544  419546  419550  419556  419558  419564  419568  419570  419574  419576  419580  419582  419584  419585  419586  419588  419589  419590  419592  419594  419598  419600  419604  419606  419610  419616  419618  419624  419628  419630  419634  419640  419646  419648  419654  419658  419660  419666  419670  419676  419684  447348 

   武陵人捕鱼为业(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为                   其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见渔人,乃大惊(    )        寻向所志(    )

乃                   寻

   乃不知有汉(    )          寻病终(    )

   便舍船(    )            便扶向路(    )

舍                   向

   屋舍俨然(    )           寻向所志(    )

   便得一山(    )           处处志之(    )

得                   志

   既出,得其船(     )         寻向所志(    )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 1.沿着2.鲜艳美丽3.对此景感到惊诧4.走完没有5.隐隐约约6.开阔的样子7.整齐的样子8.之类9.交错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三.略四.1.竟然2.详细3.通“邀”4.都5.妻子和儿女6.与世隔绝的地方7.这里8.更不必说9.详细 所听说的事情10.邀请11.值得12.已经13.沿着14.做标记15.到 16.到,拜见17.像这样18.原来的 所做的标记19.计划20.实现21.不久22.访求五.1.渔人2.村中人 渔人3.村中人 村中人4.于六.1.先世避秦时乱2.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大而惊讶,为其动荡不休而叹息。3.担心外面世界的侵扰。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第二部分:一.要,通“邀” 二. 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5.得:此处义为“看到”,今义,用为助词6.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7.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三. 1.B  2.B  3.A  4.C  5.A  6.C.  四.A.豁然开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五.1.C  2.D六.略 七.C 八.陶渊明;东晋;潜;诗人 《桃花源诗并序》;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作者的政治理想;广大人民 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时间先后 九.B十.C 十一.A 十二. 为:作为、对,向  其:这,那  他(指渔人)  乃:就,于是  竟然  寻:寻找、不久   舍:舍弃、房屋     向:旧、原先的    得:看到、找到  志:做标记、做的标记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 1.沿着2.鲜艳美丽3.对此景感到惊诧4.走完没有5.隐隐约约6.开阔的样子7.整齐的样子8.之类9.交错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三.略四.1.竟然2.详细3.通“邀”4.都5.妻子和儿女6.与世隔绝的地方7.这里8.更不必说9.详细 所听说的事情10.邀请11.值得12.已经13.沿着14.做标记15.到 16.到,拜见17.像这样18.原来的 所做的标记19.计划20.实现21.不久22.访求五.1.渔人2.村中人 渔人3.村中人 村中人4.于六.1.先世避秦时乱2.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大而惊讶,为其动荡不休而叹息。3.担心外面世界的侵扰。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第二部分:一.要,通“邀” 二. 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5.得:此处义为“看到”,今义,用为助词6.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7.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三. 1.B  2.B  3.A  4.C  5.A  6.C.  四.A.豁然开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五.1.C  2.D六.略 七.C 八.陶渊明;东晋;潜;诗人 《桃花源诗并序》;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作者的政治理想;广大人民 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时间先后 九.B十.C 十一.A 十二. 为:作为、对,向  其:这,那  他(指渔人)  乃:就,于是  竟然  寻:寻找、不久   舍:舍弃、房屋     向:旧、原先的    得:看到、找到  志:做标记、做的标记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 1.沿着2.鲜艳美丽3.对此景感到惊诧4.走完没有5.隐隐约约6.开阔的样子7.整齐的样子8.之类9.交错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三.略四.1.竟然2.详细3.通“邀”4.都5.妻子和儿女6.与世隔绝的地方7.这里8.更不必说9.详细 所听说的事情10.邀请11.值得12.已经13.沿着14.做标记15.到 16.到,拜见17.像这样18.原来的 所做的标记19.计划20.实现21.不久22.访求五.1.渔人2.村中人 渔人3.村中人 村中人4.于六.1.先世避秦时乱2.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大而惊讶,为其动荡不休而叹息。3.担心外面世界的侵扰。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第二部分:一.要,通“邀” 二. 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5.得:此处义为“看到”,今义,用为助词6.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7.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三. 1.B  2.B  3.A  4.C  5.A  6.C.  四.A.豁然开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五.1.C  2.D六.略 七.C 八.陶渊明;东晋;潜;诗人 《桃花源诗并序》;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作者的政治理想;广大人民 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时间先后 九.B十.C 十一.A 十二. 为:作为、对,向  其:这,那  他(指渔人)  乃:就,于是  竟然  寻:寻找、不久   舍:舍弃、房屋     向:旧、原先的    得:看到、找到  志:做标记、做的标记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 1.沿着2.鲜艳美丽3.对此景感到惊诧4.走完没有5.隐隐约约6.开阔的样子7.整齐的样子8.之类9.交错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三.略四.1.竟然2.详细3.通“邀”4.都5.妻子和儿女6.与世隔绝的地方7.这里8.更不必说9.详细 所听说的事情10.邀请11.值得12.已经13.沿着14.做标记15.到 16.到,拜见17.像这样18.原来的 所做的标记19.计划20.实现21.不久22.访求五.1.渔人2.村中人 渔人3.村中人 村中人4.于六.1.先世避秦时乱2.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大而惊讶,为其动荡不休而叹息。3.担心外面世界的侵扰。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第二部分:一.要,通“邀” 二. 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5.得:此处义为“看到”,今义,用为助词6.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7.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三. 1.B  2.B  3.A  4.C  5.A  6.C.  四.A.豁然开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五.1.C  2.D六.略 七.C 八.陶渊明;东晋;潜;诗人 《桃花源诗并序》;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作者的政治理想;广大人民 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时间先后 九.B十.C 十一.A 十二. 为:作为、对,向  其:这,那  他(指渔人)  乃:就,于是  竟然  寻:寻找、不久   舍:舍弃、房屋     向:旧、原先的    得:看到、找到  志:做标记、做的标记

试题详情

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

试题详情

A、中:晋太元中 中无杂树    B、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C、皆:皆叹惋 皆出酒食     D、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试题详情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试题详情

      中的“序”。《桃花源记》是一篇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       的美好境界,寄托了          ,反映了          的意愿。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

试题详情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试题详情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怡然自乐( ) 便要还家( )

试题详情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

B.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是魏还是晋了。

C.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试题详情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

试题详情

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A.标记       B.志向         C.做标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