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9499  419507  419513  419517  419523  419525  419529  419535  419537  419543  419549  419553  419555  419559  419565  419567  419573  419577  419579  419583  419585  419589  419591  419593  419594  419595  419597  419598  419599  419601  419603  419607  419609  419613  419615  419619  419625  419627  419633  419637  419639  419643  419649  419655  419657  419663  419667  419669  419675  419679  419685  419693  447348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时备(全,都) 晓雾将(消散)

B.夕日欲(坠落)  沉竞跃(指鱼)

C.无与为乐者(怀念)  相与步于中庭(互相扶持)

D.五色交(辉映)  四时俱备(四季)

试题详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寥数语( ) 陵( )

夕日欲( ) 沉( )( )

未复有能其奇者( ) 

怀民亦未( ) 

水中藻荇交横( )( )

试题详情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一显身手

试题详情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表现了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情。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1083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试题详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政论家,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他是一个全能的作家,诗词、文章的造诣都很高。现存诗二千七百多首,词三百多首,还有许多优美的散文。

试题详情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闲”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有失意的落寞,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试题详情

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亦”字显示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相知的喜悦。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

试题详情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试题详情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试题详情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