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二黍许() 罔不()贻余() 箬篷()
糁之() 轩敞() 多髯() 衣褶()弥勒()
倚之( ) 一楫( ) 椎髻( ) 篆章()
壬戌( )(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因: 象:
(2)尝贻余核舟一 贻:(3)箬篷覆之 之:
(4)雕栏相望焉 焉:
(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矫: 不属:
(6)其船背稍夷 夷:(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了了: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盈:
3.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
(2)诎右臂支船 通
(3)左手倚一衡木 通
4.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朝 编著的《 》,作者 , 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 文。
(2)“核舟”的主题是 ,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 ”左边的刻字出自《 》,右边刻字出自《 》。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
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6.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
7.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 )
A.代词,代指人物、事 B.语气助词
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D.动词,可译为“去”、“往”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
(1)能以径寸之木( )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3)石青糁之。( )
(4)左臂挂念珠倚之。(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10.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数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然后归纳出来。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5)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
11.本文语言简洁、周密、生动,试结合文中有关语句作简要分析。
(1)简洁:(2)周密:(3)生动:
12.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1)写出一个带有“因势”的成语: 。
(2)写一个与“技亦灵怪矣哉”意思相近的成语: 。
(3)写一个赞美核舟上所刻人物形象的成语: 。
核舟记
(二)14.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15.茶居很多,不是很大,建筑古朴雅致,多临河。
16.旧时的茶居,名字多老字号,用具和茶叶、食品很粗糙。现在的茶居,名字大多很典雅,用具、茶叶和食品很讲究。
17.相似之处:口语色彩浓,娓娓道来。
18.茶客们通过品茶来品味生活,感受生活的变迁的乐趣。
②家乡鸭蛋的特色。
8.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9.A处:浓厚的口语色彩。
B处:淡淡的幽默。
C处: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10.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
11.清代 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
12.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13.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6.示例:色彩缤纷的花园 流连忘返
意境深远的油画 惊叹不已
旋律优美的音乐 听之动容
5.①把“不好”去掉。②把“培养”去掉。③把“使”去掉或把“通过看”去掉。
④“通过并讨论”改为“讨论并通过”。
4.汪曾祺 端午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3.①“明”改“名” ②“藉”改“籍” ③“或”改“和” ④“皇”改“隍”
2.①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②因而也感到荣幸。
③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④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19.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以“我家乡的____________节”为题写一篇文章,表现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7 端午的鸭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