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1519  421527  421533  421537  421543  421545  421549  421555  421557  421563  421569  421573  421575  421579  421585  421587  421593  421597  421599  421603  421605  421609  421611  421613  421614  421615  421617  421618  421619  421621  421623  421627  421629  421633  421635  421639  421645  421647  421653  421657  421659  421663  421669  421675  421677  421683  421687  421689  421695  421699  421705  421713  447348 

15.文章最后写道:“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请你结合现实谈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风”来凝聚人心。

试题详情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

试题详情

13.作者三次写到读不懂鸣沙山,综观全文,感悟作者最终读懂了鸣沙山的什么?

试题详情

12.综观全文,概括出文章所写“神奇的鸣沙山”的三个“神奇”之处。

试题详情

   沙之聚

    张抗抗

(1)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2)血红的夕阳隐去后,天空纯金一样烁亮。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城。

(3)也许是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声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捍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台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那沙了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我读不懂鸣沙山。

(4)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已的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5)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6)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方式。它从来没有外衣没有包装,没有树林有青苔,只有金沙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态和曲线。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有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

(7)我惊异我惶惑。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

(8)夕阳已完全沉落。月亮从磊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回望沙峰之顶,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山上还有用木头和竹片做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从沙坡上溜溜地滑下来,如同离弦之箭,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滑到了山下。只见每个游客滑到山脚,都削下一层沙子。(9)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于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

(10)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这鸣沙山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11)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逝得无踪无影。鸣沙山重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

(12)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又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整合、磨砺。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不配的雕塑。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而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13)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登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它的琴弦。

(14)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

11.依据文章(3)到(6)节的内容,简要概括第(7)节中“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的原因。

试题详情

10.认真读第⑺段,将文中记叙、议论、抒情的句子各找一句。

记叙:

议论:

抒情:

试题详情

9.作者说,“每天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如何理解“悲壮感和使命感”的内涵?

试题详情

8.“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确实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最基本的东西”是指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试题详情

7.“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试题详情

6.文中开始说“我并没有读懂”,后来说“现在完全读懂了么?不敢说”,作者到底读懂了没有?他读懂了些什么?

读选文,回答问题:

⑴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

⑵南泥湾有个泉,叫做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阴,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里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周围一片寂静,只看见几个默默耕作的农民;碑前也只站着我和陪同我的一个同志。碑如苍茫天边的古老星体,我俩是卫星一和卫星二,绕着它运行。

⑶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

⑷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泉水如泣如诉。

⑸陪同者告诉我,年前,一位烈士的亲属从南方来,趴在碑上查找烈士的名字,整整找了半小时,都没有找见。他说,假若让他到一个团的营房

⑹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在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足可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着一片多么恢宏的声音!

⑺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要是把那些名字也复活为血肉之躯,那么,天安门广场是站不下的,加上东西长安街也是站不下的。就是把偌大的北京城挤得房倒屋塌,也摆不下他们的巨大阵容!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

⑻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

⑼读书往往要读注释,才能读懂。读碑文也需要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