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1794  421802  421808  421812  421818  421820  421824  421830  421832  421838  421844  421848  421850  421854  421860  421862  421868  421872  421874  421878  421880  421884  421886  421888  421889  421890  421892  421893  421894  421896  421898  421902  421904  421908  421910  421914  421920  421922  421928  421932  421934  421938  421944  421950  421952  421958  421962  421964  421970  421974  421980  421988  447348 

7. 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1)              

   (2)              

试题详情

6. 写出与下列成语相关的三国人物

   (1)望梅止渴(  )

   (2)鞠躬尽瘁(  )

   (3)白帝托孤(  )

   (4)单刀赴会(  )

试题详情

5. 填空

   (1)课文《细柳营》,节选自《      》。

   (2)《史记》原名《    》或《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    。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共   篇,五十二万多字。

   (3)《史记》作者    ,字   ,西汉夏阳人,伟大的        

试题详情

4. 翻译下列句子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嗟乎,此真将军矣!

(4)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试题详情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l)上自

(2)弓弩

(3)天子先驱

(4)天子

(5)军中将军令

(6)不闻天子之

(7)居无何

(8)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9)将军

(l0)介之士

(11)天子为

(12)改容

(l3)使人称

(l4)者:

试题详情

2.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试题详情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先( )( )

( )按()( )

( )者( )( )

试题详情

(二)

              水乡怀旧

               周作人

   在水乡的城里是每条街几乎都有一条河平行着,所以到处有桥,低的或者只有两三级,桥下才通行小船,高的便有六七级了。乡下没有这许多桥,可是汊港纷歧,走路就靠船只,等于北方的用车,有钱的可以专雇,工作的人自备有“出坂”船,一般普通人只好趁公共的通航船只。

   船有两种,其一名日埠船,是走本县近路的,其二日航船,走外县远路,大抵夜里开。次晨到达。埠船在城里有一定的埠头,早上进城,下午开回去,大抵水陆六七十里,一天里可以打来回的,就都称为埠船。埠船总数不知道共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总有一只,虽是私人营业,其实可以算是公共交通机关。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里有一篇讲离婚的小说,说庄木三带领他的女儿往庞庄找慰老爷去,即是坐埠船去的,但是他在那里使用国语称作航船,小说又重在描画人物,关于埠船的东西没有什么描写。这是一种白篷的中型的田庄船,两旁直行镶板,并排坐人,中间可以搁放物件。船钱不过一二十文吧,看路的远近,也不一定。

   乡村的住户是固定的,彼此都是老街坊,或者还是本家,上船一看乘客差不多是熟人,坐下就聊起天来,这里的空气与那远路多是生客的航船便很有点不同。航船走的多是从前的驿路,终点即是驿站,它的职业是送往迎来的事;埠船却办着本村的公用事业,多少有点给地方服务的意思,不单是营业,它不但搭客上下,传送信件,还替村里代办货物。无论是一斤麻油,一尺鞋面布,或是一斤淮蟹,只要店铺里有的,都可以替你买来。他们也不写账,回来时只凭着记忆,这是三六叔的旱烟五十六文,这是七斤嫂的布六十四文,一件都不会遗漏或是错误。它载人上城,并且还代人跑街,这是很方便的事,但是也或者有人,特别是女太太们,要嫌憎买的不很称心,那么只好且略等候,等“船店”到来的时候,自己买了。城市里本有货郎担,挑着担子,手里摇着一种雅号“惊闺”或是“唤娇娘”的特制的小鼓,方言称之为“袋络担”,据孙德祖的《寄龛乙志》卷四里说:“货郎担越中谓之袋络担,是货

什杂布帛及丝线之属,其初盖以络索担囊橐衙且售,故云。”后来却是用藤竹织成,叠起来很高的一种箱担了,但在水乡大约因为行走不便,所以没有,却有一种便于水行的船店出来,弥补这个缺憾。这外观与普通的埠船没有什么不同,平常一个人摇着橹,到得行近一个村庄,船里有人敲起小锣来,大家知道船店来了,一哄的出剖河岸头,各自买需要的东西,大概除柴米外,别的日用品都可以买到,有洋油与洋灯罩,也有芒麻鞋面布和洋头绳,以及丝线。这是旧时代的办法,其实却很是有用的。 

   我看见过这种船店,趁过这种埠船,还是在民国以前,时间经过了六十年,可能这些都已没有了也未可知,那么我所追怀的也只是前尘梦影了吧。不过如我上文所说,这些办法虽旧,用意却都是好的。近来在报上时常看见,有些售货员努力。到山乡里去送什货,这实在即是开船店的意思,不过更是辛劳罢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船(  )  驿路(  )  憎(  )  一(  )

  2.根据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埠船总数不知道共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总有一只。

   大抵:--

   ②我看见过这种船店,过这种埠船。

   趁:--

   ③乡村的住户是固定的,彼此都是老街坊,或者还是本家。

   街坊:

   ④但是也或者有人,特别是女太太们,要嫌憎买的不很称心,那么只好且略等候,等“船店”到来的时候,自己买了。

   嫌憎:

  3.称为“埠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曲线在文中画出来。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埠船”和“航船”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请从最后一段找出能说明其目的的一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为什么作者要写售货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作文  许多名胜古迹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还流传着许多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亲爱的同学,你一定也知道不少吧,请选你最熟悉的一处写出来与他人分享。

试题详情

(一)

   最近一次去周庄,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①  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了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②  ,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那花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Jill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4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①(   )A.挂满  B.悬挂  C.缀满  D.点缀

   ②(   )A.走着  B.行驶  C.穿行  D.滑行

   ③(   )A.躲藏  B.躲避  c.隐匿  D.隐埋

   ④(   )A.落到  B.掉进  C.融入  D.消逝

  2.“飘绕不绝”在画线句子中是指什么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的是    (     )

  A.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

  B·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C·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

  D·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4.你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中“蔓延”一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题(关注生活、科学动向,学科间的联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