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2020  422028  422034  422038  422044  422046  422050  422056  422058  422064  422070  422074  422076  422080  422086  422088  422094  422098  422100  422104  422106  422110  422112  422114  422115  422116  422118  422119  422120  422122  422124  422128  422130  422134  422136  422140  422146  422148  422154  422158  422160  422164  422170  422176  422178  422184  422188  422190  422196  422200  422206  422214  447348 

3、这篇悼词只用“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一句话概括了居里夫人的                                      

  ,而用大部分篇幅赞颂居里夫人的             ,构思巧妙,反映了爱因斯坦睿智的思想。

试题详情

2、了解“悼词”这种文体的特点。

   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辞。它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1)介绍死者逝世前的身份、职务、逝世原因和时间及终年岁数;(2);         ;(3)      

   按表达方式分,悼词可分为记叙式悼词、 、抒情式悼词三种。本文属于 。

试题详情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真zhì( ) yì( )郁 佩( ) 公正不( )

试题详情

24.下列选项中,与原文文意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004年重庆试题)

你相信吗?地球人类每秒钟释放的二氧化碳超过700吨!每年有230亿吨。它们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气候变暖。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中95%以上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不同的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比为1:0.8:0.6。因此,如多用石油、天然气而少用煤炭就可以达到减排的目的。但是石油、天然气丰富的国家容易做到这一点,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多用石油、天然气往往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这个损失获得了环境上的收益,但收益是全世界的,损失却由一个国家来承担。这既不公平,对某些国家来讲也难以承受,并且,化石能源之间的替代只是延缓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替代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A.之所以要调整能源结构,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提倡多用石油、天然气,少用煤炭,可以有效缓解二氧化碳的排放。

C.由于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往往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尽管对环保有利,但人们却难以承受。

D.要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试题详情

2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放学了,他俩一路同行,一直走到十字路口才互相分开。

B.黄老师不厌其烦地介绍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C、天气变冷了,妈妈把一件毛衣递给小红:“小红,把这件毛衣穿在身上吧。”

D.王楠曾获得女子单打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

试题详情

(二)

   雨声

雨声,彻夜在我的耳边响着……

它们是从天上伸下来的无数手指,抚弄着黑暗的大地。在(   )、嘁嘁喳喳的声响中,我默默地倾听它们和大地的接触。

它们轻轻拍打着我的茅屋的屋顶。这声音是轻柔的。茅草吸吮着雨水,还没等雨珠在屋顶上拍打出清脆的声音,柔软的草已经把它们吸干,只是在夜色中留下细微的(   )声,犹如低声的叹息……

它们落在我窗外的树叶上,发出(   )的声响,像是很多人在远处鼓掌,掌声一阵接一阵,这不是热情的掌声,而是温和的、有节制的,似乎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不停地继续着。在这寂寞的寒夜,有什么值得如此鼓掌呢?

它们落在河里,发出清脆的(   )声。这是水和水的接吻,晶莹而清澈,天和地的激情在这千丝万缕的交接中弥漫扩展……

它们也敲打着我的门窗。这没有规律的声音仿佛是在不停地对我絮语:哎,你龟缩在屋顶下干什么?到雨里来吧,我们会洗净你身心的疲惫。你出来吧!

突然,它们走进了我的屋子。起先是在地上,“滴答”一声,又“滴答”一声,清晰嘹亮,像交响乐中的小号。是我的屋顶漏雨了,雨水浸湿了屋顶的茅草,渗进了屋子。很快,这清脆的“滴答”声扩展到我床边的桌子上,变成浊重的“笃笃”声,又扩展到我的蚊帐顶上,变成沉闷的“噗噗”声……接下来,就该扩展到我的被褥和身体脸面了。

我不想阻止它们的造访,也无法阻止它们的进入。由它们去吧,让这屋子里的声音和屋外天地间的千万种声音融为一体,让我也变成雨的一部分,湿润自己的同时,也湿润了世界……

17.下列拟声词依次填入文中的顺序是(   )

A、咝咝 B.淅淅沥沥 C.劈劈啪啪 D.沙沙

18.按照下列所给句子修辞手法上的特点,从文中再找出一句相同手法的句子来。

例句:它们走进了我的屋子。

19.你对文中结尾画线句子是怎样理解的?

20.声音是比较难写的,而本文的雨声却被描绘得十分形象,试谈谈作者笔下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21.大干世界,声音无处不有,请描述出一种你喜欢的声音来。

试题详情

(一)

  心中的芦苇(2004年江西试题)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物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 A (摇撼 摇动 摇曳),蓬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斯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①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王的不归路,他抽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在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 B (消失 弥散 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西雨和茸茸的芦花织在的透明的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直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人是孱弱②的,就像一要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要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有删改)

(注:①荆轲:战国末刺客。因刺秦王赢政未遂被杀。②孱弱:瘦弱,软弱。)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瘠土( ) ⑵涟漪( )

12、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B”两处。

A处:   B处:  

13、从文中找出与第⑤段内容相照应的两个句子。

14、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⑴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

⑵人只不过是一要挟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15、请简要概括第⑥段的内容。

16、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说说你的理解。

试题详情

10.概括段意。

试题详情

9.“我站在礁石上……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齐涌过。”一句中,为什么说清风碧波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涌过我的五脏六腑?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