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2076  422084  422090  422094  422100  422102  422106  422112  422114  422120  422126  422130  422132  422136  422142  422144  422150  422154  422156  422160  422162  422166  422168  422170  422171  422172  422174  422175  422176  422178  422180  422184  422186  422190  422192  422196  422202  422204  422210  422214  422216  422220  422226  422232  422234  422240  422244  422246  422252  422256  422262  422270  447348 

7.大海愤怒的情态,文中是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来写的。写声音是把它比作千军万马混战,作者列举了哪几种声音?请列出来,并简要分析这声音与下文中的“血腥的浪花”有什么联系。

试题详情

6.以上文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大海的什么美?

试题详情

5.填空:

本文先写落潮时的大海,表现了大海的  ,再写涨潮时的大海,表现了大海的  。写海潮时,重点描写了海潮的  。照应了题目中的“ ”字。

读选文,回答问题:

⑴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铙钹、钟鼓在奏鸣,而且声音愈响愈大。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⑵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啼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⑶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试题详情

4.从文中找出运用拟人手法写潮的声音情态和性格的句子各一句。

声音:

情态:

性格:

试题详情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昏暗(  ) 粗暴(   ) 沉重(   ) 喧闹(   )

试题详情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在我们脚下呻吟着,诗人一般。

B、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反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C、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掠过琴弦。

D、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

试题详情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酣梦(h n) 芳醇(c n) 深黯( n) 琴弦(xu n)

B、眼睑(ji n) 琼台(qi ng) 云汀(d ng) 窗棂(l n)

C、罅隙(xi ) 汩汩(g ) 嗥叫( o) 溺爱(n )

D、拔剌(l ) 慵懒(y ng) 恍惚(h ) 咆哮(p o)

试题详情

8.60年的风风雨雨,老一辈的兢兢业业,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老一辈为新中国发展作贡献的事迹,某校决定开展以“名人在我心中”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

(1)[留言栏]小华在“爱国情”板上留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感言,请你也写下一条关于“爱国”的留言与大家共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②我们要把内心澎湃的激情献给祖国。(任选其一即可)

(2)[故事会]小方组织了“爱国名人”事迹报告会,并给大家讲了“两弹元勋”钱学森的故事,请你也试着讲一个爱国名人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四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名位,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试题详情

7.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通过全文来看,文章主要讲了“家”带给人的温暖,主要从“家”带给人的生活和精神两方面的作用来回答。

答案:作者认为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因为家能够给人温暖、关爱,家永远是一个人最好的归处(或: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处)。

试题详情

6.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了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得意--不满足--悠然自得--向往--自由舒心--牵挂(或惦念)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