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2371  422379  422385  422389  422395  422397  422401  422407  422409  422415  422421  422425  422427  422431  422437  422439  422445  422449  422451  422455  422457  422461  422463  422465  422466  422467  422469  422470  422471  422473  422475  422479  422481  422485  422487  422491  422497  422499  422505  422509  422511  422515  422521  422527  422529  422535  422539  422541  422547  422551  422557  422565  447348 

1、在(1)-(4)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是:脏、破、补、洗。2、在(5)-(17)空白处应填入的标点是 ,"!","……""?,。"  3、“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中省略号的用法是表示因被抢白而话未说完   4、文中加点的"排"字的作用是什么?对只花四文大钱的短衣帮显示他阔气,写出他得意、夸耀的神情。   5、"绽"的含义是:突露    "固"的正确含义是安守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其中"而"字的意思是:   6、这段文字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7、"……皱纹间时常夹杂些伤痕"表明孔乙己:饱受生活折磨,常受凌辱。  8"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表明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之间的矛盾。  10、"教人半懂不懂的",其中"教"字的读音和意思是 jiào使    11、文中能够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一句话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开头至"……叫作孔乙己",刻画孔乙己的形象采用的主要的方法是:外貌描写

试题详情

1.文题"礼赞"的意思是:崇敬和赞美      2.第二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3.第三段中"难道你……精神和意志?"四个句子中表达否定意思的是: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4.按作者联想的思路把下面语句的序号分别填在方框里A白杨树的内在气质。B白杨树的外部形态。C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D与白杨树有类似气质的抗日军民。B→A→D→C     5.第五段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外形美,而最后一句已开始向描绘白杨树的精神美过渡了。  把第五段分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笔直的枝。‖……淡青色。‖……西北风。  一层:总说白杨树的特点。  二层:分说白杨树干、枝、叶、皮的特点。三层: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从层次的划分,可看出本段描述的顺序是:总--分--总(注意这是段落中常见的结构方式)   本段的中心句是: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最能表现这段文字意思的词语是:力争上游

试题详情

1第一段赞美白杨树,总领全文。它的句式是肯定句式,"文眼"是"不平凡"    2在高声赞美白杨树后,作者在第二段并没有直接描写白杨树,却带领读者去观赏西北高原的风光,这是因为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着力渲染高原景色的"雄壮""伟大",为引出白杨树做好铺垫     3.文中"坦荡如砥"一词形容的是:高原的平坦    4."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这句话的主语是:扑入你的视野的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5.第2段描写了黄土、麦田、远山等景物。    6.找出描写高原特色的形容贴切的词语填空。(1)用无边无垠形容高原宽广。( 2)用坦荡如砥形容高原平坦。   7第二段的写景抒情对第三段展开描写有什么作用?   衬托作用

8.概括这部分的中心意思:描写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试题详情

(1)求学:(从求取真知,学到本领,提高素质等方面回答。结合"孔乙己"作答)(2)待人:(从与人为善,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等方面回答。结合"短衣帮"作答)

试题详情

1.上段文字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不屑置辩"到"颓唐不安"或:由清高到痛苦沮丧。2."众人"中的"哄笑",有的麻木不仁,麻木不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使人民麻木不仁。或: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3.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从孔乙己身上读懂了什么?(结合全文,就其中一方面简答)答题思路:联系孔乙己的性格、品行、学业及生活的社会背景,就其中某一方面结合自身实际作答

试题详情

5.划线句表现了"我"当时口服心不服(或口是心非)的心理,它照应了语段开头部分的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试题详情

1.《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体裁是回忆性散文。2."我"为什么感到不安和感激?"我"为自己讲义中的脱漏和错误而不安,同时感谢先生对"我"的热情关心和帮助。3.这段文字记叙了藤野先生哪两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1)添改讲义(或: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2)纠正解剖图(或: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4.这段文字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请简要回答。 添改讲义表现藤野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思想品质;纠正解剖图表现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思想品质"

试题详情

1.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1)"我"的考试成绩被人怀疑和讥刺。或:匿名信的指责;匿名信事件。 (2)"我"看时事片时的情形和感受。或:看电影的感受;看电影事件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对日本一些学生的怀疑和歧视,"我"十分不满,(用反语)表达了极为愤慨的感情。 3.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    4.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1).个人的命运(遭遇)往往与祖国的命运(强弱)息息相关。 (2)国民的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3)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  (4)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四点)5.作者在仙台学习时一些"爱国青年"是怎样对待作者的?此时藤野先生又是怎样对待作者的?请各举选文中的相应事例加以概括说明。歧视、侮辱作者,制造了匿名信事件;关怀作者、没有民族偏见,为作者添改讲义     6.作者是怎样认识几个职员对自己的优待的?又是怎样认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教诲的?请分别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对于几个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作者认为是"物以希为贵";对于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教诲,作者认为是"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     7.作者在文中回忆"电影事件"时说,日本"爱国青年"看到日军枪毙中国人时课堂里爆发出一片"欢呼"声;而日本有人回忆当时课堂上的情景,却说是"学生大体是静静地看着"。--你认为谁的记忆更真实准确?为什么?作者的记忆更真实准确;因为:"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所以不会记错;"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所以不会记错。    8.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怀念藤野先生,有人认为是反映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人认为二者兼而有之。--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此题为开放题,对本题的三种理解均可。①认为是怀念藤野先生,理由应包括:标题即是对主题的概括;全文以藤野先生为中心组织材料;②认为是爱国主义思想,理由应包括:从写作目的上看,以藤野先生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从写作内容上看,痛斥清国留学生,弃医从文,歌颂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等内容都与爱国主义思想相一致;③认为兼而有之,则要答出上述4点

试题详情

1、对"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应该怎样理解?  答:对"清国留学生"东京制造恶浊气氛的厌恶 2、文中"标致"一词本义是漂亮,这里用的是反语修辞方法,意思是丑陋。3、"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 夸张 4、这段文字,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哪个主要特征来进行描绘并写出他们的丑态? 辫子 5、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与后文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 作者所以离开东京前往仙台从而遇见藤野先生的缘由 

试题详情

7.在叙述"嗟来"的施舍这件事情时,作者说"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为什么"不好受"?因为"那人"的话有损"饿人"的人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