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2372  422380  422386  422390  422396  422398  422402  422408  422410  422416  422422  422426  422428  422432  422438  422440  422446  422450  422452  422456  422458  422462  422464  422466  422467  422468  422470  422471  422472  422474  422476  422480  422482  422486  422488  422492  422498  422500  422506  422510  422512  422516  422522  422528  422530  422536  422540  422542  422548  422552  422558  422566  447348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夫战,勇气也"相同的一项是[B](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试题详情

[乙]《蜘蛛与蛇》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一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庸庵笔记》)注:①飘: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ǔ:)吸饮。

1.解释词语  ①既克,公问其故:已经战胜        ②齐师败绩  :溃败     ③果腹而  :离开  ④如是者三四次  :像这样

试题详情

4. 第二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在于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    5.翻译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 (2)战则请从。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能根据案情来处理。    6.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8.这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他认为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他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9.选出对语句意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C]  A.十年春,齐师伐我。意思是: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B.又何间焉?意思是:你又何必参与呢?  C.何以战?意思是:您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一仗呢?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意思是: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10.这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他认为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他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试题详情

1.文章选自《左传》 。作者相传是 左丘明,他是春秋时期的人。2 .解释:间:参与   鄙:鄙陋,指目光短浅   福:赐福  属:一类 同"遍",遍及、普遍     可以:可以凭借    3 .曹刿认为"忠之属也"是"可以一战"的条件,它的实质是: 取信于民

试题详情

1 作者对鲁达的"三拳"不是简笔勾勒,而是淋漓尽致地详细描写,主要用意在于痛快淋漓的写出了横行霸道,欺压良民的郑屠的可悲下场,写得越惨越解人恨    2.从文中队郑屠动作、语言的描写看,郑屠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欺软怕硬,色厉内荏。 3.第二拳是从被打者的什么感受来写的?用了何种修辞方法?视觉感受,比喻

试题详情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孔乙己内心感到羞耻,但又死要面子。 3. (甲)段两次写众人的笑,主要说明孔乙己社会地位地下    4 (乙)段写范进见报贴以后,"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的原因是什么?喜讯来得突然,不敢轻易相信。    5 孔乙己和范进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6.作者通过刻画两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暴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7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两段文字描写人物的方法各有侧重,甲段侧重于语言(对话)描写;乙段侧重于细节(动作)描写。    8乙段文字写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可分为四层,对其层次划分①②/③④⑤/⑥/⑦

9两段文字分别通过对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及范进中举发疯过程的描写,揭示了孔乙己和范进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试各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范进:热衷功名     10根据甲、乙两个语段,简要分析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要点:对孔乙己既批判又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范进是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

试题详情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到:"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1.(甲)(乙)两段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他们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甲:语言描写,自欺欺人;乙:动作描写,热衷功名。 

试题详情

9."他脸上黑而且瘦……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运用的描写方法是:肖像描写;其作用是: 突出孔乙己的境况更加悲惨,从侧面也反映了丁举人的罪恶。   10.文中反复出现掌柜的那句"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样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极其鲜明地刻画了掌柜自私冷漠的卑劣嘴脸,暗示孔乙己再也过不下去了。 11.末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说"大约",又说"的确",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大约"是说,二十多年来没有人知道,也无从知道孔乙己生死的消息,所以只能推测;"的确"是说,根据孔乙己的境遇和最后一次到酒店的情景,断定他必死无疑。12.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从开头至"坐着用手慢慢走过去了"在这篇小说中属于高潮部分。13.本段中几次写到酒店里的人对孔乙己"笑",有什么作用?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对照,增强悲剧气氛,揭露封建社会的冷酷,批判了当时群众的麻木不仁。14.孔乙己从原来的"青白脸色"变成现在的"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是因为:精神上受到毒害,肉体上受到摧残  15. 孔乙己被打折腿,却说是"跌断"的,这表明了什么?孔乙己仍然死要面子,麻木不仁

试题详情

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丙、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1.甲段中的"取下粉板忽然说"中的"忽然"一词去掉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表达会有怎样的影响?不能照应前文"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不能表明人们不关心孔乙己     2.甲段采用侧面描写交代了孔乙己被打断腿,除了能突出丁举人的豪强霸道、凶恶残酷特点外,也更符合孔乙己性格特征,并从乙段文字中找出证明这种性格的证据死要面子,至死不悟,麻木不仁。低声说道:"跌断,跌,跌"3.指出文中"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中"竟"一词的表达作用。表示出人意料,突出丁有权有势,凶狠霸道    4.乙文开头部分的"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这句自然环境描写,除了给孔乙己的穷途末路增加悲凉意味,同时也通过中秋过后的天气预示了孔乙己的境况是一天不如一天,更悲惨  ;或者:交代时令气候,渲染悲凉阴冷的气氛,有助于突出小说的中心 。   5.和乙文中"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相照应的语句是对了门槛坐了。  6.在甲、乙、丙三段选文中,在哪段中通过什么情节揭示了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的?甲段中丁举人将孔乙己腿打折    7.作者为何不确切交代孔乙己的死活?留下想象余地,透露出悲凉意味,写出了当时社会的冷酷     8.联系全文谈谈孔乙己落得如此悲惨结局的总的原因是什么?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8.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尖锐的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

试题详情

1、上段文字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不屑置辩"到"颓唐不安"或:由清高到痛苦沮丧。   2、"众人"中的"哄笑",有的麻木不仁,麻木不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使人民麻木不仁。或: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    3、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从孔乙己身上读懂了什么?(结合全文,就其中一方面简答)联系孔乙己的性格、品行、学业及生活的社会背景,就其中某一方面结合自身实际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