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2397  422405  422411  422415  422421  422423  422427  422433  422435  422441  422447  422451  422453  422457  422463  422465  422471  422475  422477  422481  422483  422487  422489  422491  422492  422493  422495  422496  422497  422499  422501  422505  422507  422511  422513  422517  422523  422525  422531  422535  422537  422541  422547  422553  422555  422561  422565  422567  422573  422577  422583  422591  447348 

1.愁怅(   )   2.鬼计(   )   3.冒然(   )   4.璀灿(   )

试题详情

5.对于诸葛亮的忠良,你怎样看待?请说说你的理由。  

实词总结

道:①道路。“中道崩殂”。②办法。“咨诹善道”。

遗:①遗留。“以光先帝遗德”。②(?)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为:①是。“仅为一体”。②做,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③做,担任。“众议举宠为督”。

论:①评判。“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议论。“每与臣论此事”。

无;①没有。“若无兴德之言”。②不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行:①实行。“然后施行”。②行为。“性行淑均”。③(h?ng)行列。“必能使行降和睦”。

益:①益处。“有所广益”。②增加。“至于斟酌损益”。

虚词总结

而:①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姐”。②连接状语与调语。“可计日而待也”。

于:①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及于,给。“欲报之于陛下也”。③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④到。“还于旧都”。

以:①用,拿。“咨臣以当世之事”。②而。“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③因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④表时间、地域等界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⑤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试题详情

4.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    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目的: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试题详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臧否(善恶)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治)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给予)   (5)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分低微,出身鄙野)   (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诹(询问)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啊。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请陛下把讨伐奸贼和兴复汉室的事功交付给我,如果不成功就请把我治罪。 

试题详情

1.根据下面的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向后主提出要严明赏罚的建议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作者叙述自己追随先帝驰驱的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西汉兴盛、东汉衰败的原因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是: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5)大家一致推举张工程师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张工就像诸葛亮一样,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试题详情

4.默写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形势危急的句子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之秋也

(2)《出师表》第一段中诸葛亮从正面反面诚恳奉劝刘禅的句子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塞忠谏之路也。

(3)然          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          

诸葛亮为什么要出师伐魏?

诸葛亮在这篇表文的开头就提到“益州疲弊”,却又要出师伐魏,这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其实不然。要弄清这一点,必须首先了解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和伐魏前的准备工作。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他在初见刘备时就提出了两条进军路线:一条是从荆州出兵进攻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河南洛阳);一条是从益州进攻秦川(今陕西、甘肃两省秦岭以北地区)。这个“钳形攻势”的设想本来是可行的。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吴国在亭战役中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谓“益州疲弊”,就是指这种局面而言。

在这样的形势下,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223-227)来为伐魏做准备。主要措施有:(1)跟吴国通好──223年,刘备病死,诸葛亮开始执政,派邓芝去吴国,劝孙权跟魏绝交,使蜀国在外交上取得一个重大的胜利,便于全力对付魏国。(2)加强内政建设──主要是制定“汉科”作为一国的法度,并认真执行,做到“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3)平定南方的叛乱──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直到滇池,平定南方的叛乱。分益州、永昌两郡为建宁、云南、兴吉、永昌四郡,任用本地夷人和汉人做官吏,使夷汉关系得到改善,这就是表中提到的“五月渡沪,深入不毛”这件事。此外,从表中“兵甲已足”这句话可以看出,在这五年里诸葛亮在战备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可见,出师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

试题详情

3.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试题详情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诚宜开张圣听   (2)以陛下平明之理  (3)以

(4)此贞良死节之臣 (5)先帝拔以陛下  (6)必能使和睦

(7)先帝不以臣卑鄙   (8)深入不毛      (9)耕于南阳

试题详情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臧否  补  阵   倾  夜 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