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3212  423220  423226  423230  423236  423238  423242  423248  423250  423256  423262  423266  423268  423272  423278  423280  423286  423290  423292  423296  423298  423302  423304  423306  423307  423308  423310  423311  423312  423314  423316  423320  423322  423326  423328  423332  423338  423340  423346  423350  423352  423356  423362  423368  423370  423376  423380  423382  423388  423392  423398  423406  447348 

(二)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

②诗中反复吟叹“行路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人生信念?

                                     

答案:①停、投、拔、顾  ②感叹人生艰难,理想抱负难以实现  ③坚信自己的理想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试题详情

(一)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     写到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           以至最后的“肠断”。(2分)

(2)“梳洗罢”这三个字看似平平,内容却十分丰富。请结合词的内容,发挥你的想像,说说这三个字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至少写出三种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清晨  黄昏;希望  失望

(2)一是特定的人物--思妇;二是特定的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三是特定的情绪--喜悦和激动。

试题详情

(一)  默写:

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任选做其中4个小题。凡全部做满者,只按①-④小题评分。)(4分)

①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行拂乱其所为。

⑤清代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有表达类似情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西北望,射天狼。②谁道人间无再少。③直挂云帆济沧海。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按原诗默写。(4分)

西江月(辛弃疾)

                                

                                

                               

                               

3、(1)在古诗文中常有人抒写对登高望远的感和悟,请默写其中三句。(3分)

 ①               

               

               

答案: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③内容对即可算对,例: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分别写出描写“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的古诗词:          

答案:①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不与周郎便/小楼昨夜又东风/寒食东风御柳斜。

②夜来南风起;③帘卷西风/古道西风瘦马;④北风卷地白草折

(3)分别写出含有“梅”、 “竹”、 “菊”、“荷”的古诗词:

答案:梅:墙角数枝梅;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香自苦寒来;

    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菊:采菊东篱下;还来就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留得枯荷听雨声;小荷才露尖尖角;

试题详情

(三)秃的梧桐  (18分)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uì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ɡɡ 1ónɡɡ(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15.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人的词语。(2分)

     qiáo cuì  (      )    cōnɡ  lónɡɡ  (     )

   16.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                                   

                                       

   17.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3分)

   答:                                     

   18.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分)

答:                                   

                                        

   19.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20.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答:                                    

试题详情

   13.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请你在第⑤段中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其论证作用。(3分)

   例子:                                   

                                       

   作用: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