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本篇小说最恰当的题目是( )(1分)
A.从一张车票说起--一个母亲的忏悔 B.一张车票
C.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 D.悔
四
掌声
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有些蹊跷--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意味。果然,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50多个学生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报告老师,您看黑板上!”班上最活泼的女生王娜娜边站起来边喊道。
我一下子惊了,脑子一片空白--原来黑板上有一行清晰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还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这是我教学近10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过去每当我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千干净净,我的心情总是清清爽爽。
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向我公开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李晓的,昨天也是上第三节课时我批评过他。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真有的感觉,但是转瞬间我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我面带微笑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尽管我竭力表现真诚,但,很多学生还是一脸不安的神色。
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学生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我,接着说:“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详细介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谈自己,由于有刚才感情的反弹,我说起来感情充沛,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说完了,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静,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晓眼中晶莹,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完全陶醉了,这掌声长长地在我脑海中回响。
我潇洒地在“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_____是个_______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李晓第一个举起手,这让我颇感意外。我让他站了起来,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个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①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掌声一落,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她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更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我非常惊奇。但还是为她的活泼大胆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学生的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我十分欣慰!
②从那以后,这三次不同凡响的掌声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12分)
8.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分析评论不当的一项是( )(1分)
A.这篇小说短小精悍,故事单纯、集中,人物少,正面描写主要是两个母亲。
B.这篇小说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挖掘出了教育子女的重大问题,具有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
C.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感情深沉,人物的行动和心理描写真切、细腻。
D.这篇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叙述描写铺张渲染,完整地刻画了“她”的形象。
7.最能表现“她”的心情的一个词是( )(1分)
A.沉重 B.忏悔 C.痛苦 D.愧恨 E.内疚
6.“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一条闪光的皮鞭……”其深刻的含义和在本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之中?(摘抄原文回答)(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1分)
A.她 B.她的儿子 C.年轻的母亲 D.小男孩
3.在原文上按照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划分段落,用“||”符号。(1分)
2.与例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一条闪光的皮鞭……”中的删节号用法一致的项是( )(1分)
A.“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梗塞了。
B.过滤嘴愣了:“蟹……蟹……蟹呢?”
C.旱烟袋脸涨红了,怎么也不肯接那钱:“别,别!该多少,是多少,俺知道,能上山,莫下海……”。
D.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1.文中空格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沉稳 缓慢 沉默 颤动 B.沉着 摇摆 默然 发抖
C.沉毅 迟疑 悄悄 战栗 D.沉重 蹒跚 默默 颤抖
6.结尾特意交代“我们”回来时改乘了轮船,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作者的深刻用意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她迈着的步子,把头垂得低低的,地向汽车站走去。
她没有带一点儿平日喜爱吃的东西。只是带着一个母亲的忏悔,痛苦而又愧赧的心去看望在少年管教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向入站口,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蓦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一条闪光的皮鞭……
耳边响起杂乱的脚步声、喧闹声,眼角晃动着急匆匆的人影,这是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身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
“妈妈好!妈妈好!”小男孩抱着妈妈的头,甜甜地说。
“妈妈不好!”她的声音在颤抖,嘴唇在嗫嚅,双脚不由自主地跨出了长长的队伍,一下站到这对陌生的母亲身边。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年轻的母亲有点愕然,她用睥睨的目光望着她问道:“你是说谁呀?”
“我是在说自己,也是在说你!”她内疚而又真诚地说。
“我有什么值得你说的,真是怪!”年轻的母亲气恼地回答。
“妈妈,我们走!”小男孩摇着妈妈的头撒娇催促。
“不能走!”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你凭什么不让我走?”年轻的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她眼里闪动着泪花,语气是那样凝重。
“什么?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年轻的母亲惊诧不已地问道。
“是的!”她坚定地说,并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请你看看我这篇拙文,不,尝尝这粒苦果吧!”
年轻的母亲放下手中的小男孩,好奇地接过报纸,猛然,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从一张车票说起--一个母亲的忏悔》
“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白,一阵红,语言也梗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着。
“不,不能走,我们补票去!”年轻的母亲说道。(9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