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4034  424042  424048  424052  424058  424060  424064  424070  424072  424078  424084  424088  424090  424094  424100  424102  424108  424112  424114  424118  424120  424124  424126  424128  424129  424130  424132  424133  424134  424136  424138  424142  424144  424148  424150  424154  424160  424162  424168  424172  424174  424178  424184  424190  424192  424198  424202  424204  424210  424214  424220  424228  447348 

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肯定态度的。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头地。

C.《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加以否定。

试题详情

8.下列长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发间左/遗戍渔阳。

试题详情

7.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身:句中作“身体”讲。)

B.卒中往往语(往往:处处。)

C.今亡亦死(亡:逃跑,与“亡羊补牢”中的“亡”意义一致。)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地里。)

试题详情

6.下列不含通假字的是(   )。

A.固以怪之矣   B.卜者知其指意

C.发闾左遘戍渔阳  D.将军身被坚执锐

试题详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上使外将兵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尉果笞广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表示关联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2)藉第令毋斩。

(3)然足下卜之鬼乎?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A.(3)(4)   B.(1)(3)   C.(2)(3)   D.(1)(2)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然足下卜之鬼乎?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1)(2)   B.(3)(2)   C.(3)(1)   D.(2)(4)

试题详情

l.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鹄(hú)   烹食(péng)   社稷(jì)   徇(xún)

B.辍耕(chuò)   罾(zēng)   笞(chī)   垤(zhì)

C.砀(dàng)   嗟乎(jiē)   適戍(zhé)   蕲(qí)

D.闾左(lǘ)   谯(qiáo)   柘(zhè)   篝火(gōu)

2.对下列加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惆怅,怀恨)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者)

C.夜篝火,狐鸣呼曰(灯笼,名词)

D.卜者知其指意(意图)

试题详情

(七)拉链的诞生

  拉链是人们熟知的日常生活用品,既实用又方便。拉链是谁发明的呢?这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893年,美国芝加哥一位精力充沛的发明家威特库姆?贾德森作了一项他自称为“用一次连续性的滑动,使一连串钩子自动咬合和分离”的设计。这项设计包括两根链条,每条上装有交错的链环和钩子。当滑动部件在链条上滑动时,链条上的钩子和另一链条上的链环就咬合在一起。当时,贾德森发明的拉链当然不像目前人们所使用的那样,而是直接装在男女穿的鞋子上。遗憾的是,拉拉链时,既笨拙又不平滑,顾客叫苦不迭。贾德森绞尽脑汁,经过多年的努力,作出了一些改进,他把所有的钩子都装在拉链的一边,所有的链环都装在另一边,再把它们安在线带上。

   1905年,他把商标名称来一个改头换面,销售量显著增加。尽管如此,许多女顾客还是在公共场所当众出丑,拉上的拉链时常崩开。

   后来,贾德森无意中发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律师兼国民警卫军上校华克在拉链设计方面也颇感兴趣。于是,他们两人共同开始了拉链的改进工作。华克不久在新泽西州创办了一家“自动风纪扣公司”顾客争先恐后购买他的时新产品。

   新产品虽然有所改进,但是问题还是不少。华克和贾德森都感到有必要聘请一位技术高明、受过专门训练的机械工程师。1906年,瑞典出生的圣德贝克工程师远涉重洋来到匹兹堡一家电气公司工作。1907年,华克和贾德森经过协商和这位工程师签订合同,改进贾德森发明的拉链。圣德贝克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革,但生意仍不兴旺。这种拉链远看像一排牙齿,近看好像一串小鸟巢,杯状的部件互相联结在一起,上面装有一个拉件,能自由滑动。这些小的部件同金属一次压制而成。华克、贾德森和圣德贝克还精心设计,制造了一批专用机器,开始大批生产高质量的拉链。

   为了打开销路,他们3人决定和服装商取得联系,准备大批地在服装上使用,但遭到钮扣商的强烈反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为了节约扣钮扣的时间,决定在军装上采用拉链,这样一来,拉链生意日隆,定货猛增。

   1922年,美国人沃克发明了拉链(Ζipper)这个字,从此英文词典上又增加了一个字。不久,美国服装商开始广泛使用拉链,并接连设计生产了拉链衫、拉链裤、拉链高尔夫球衫、消防员拉链衣、拉链靴子、妇女拉链紧身褡,以及各种使用拉链的皮制睡袋、乐器袋等等,拉链的用途就广了。

1.早期拉链的缺点表现为哪几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拉链的诞生与成功作出直接贡献的是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说明的问题是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拉链的诞生,在说明这一对象的时候,作者采用的是讲故事片的方式来写的,这就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说明拉链的诞生的过程中,文中还涉及到拉链的不断改进的问题和拉链用途日趋扩大的问题。

  ①早期拉链的缺点是哪些?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根据文意理解这个“早期”的概念。所以“早期”肯定应该是指刚刚发明出来以后的一段时期,而这个“早期”截止到什么时间?根据文意,这种拉链被发明出来以后,进行了多次改进,每次改进肯定也都是针对某些缺点而进行的。但课文中只提到改进,并未指了缺点,只是在第二段中提到“既笨拙又不平滑”,这也就是早期拉链的缺点了,同时,课文的第三段中还提到“拉上的拉链时常崩开”,这也是拉链的缺点。

  ②文中提到的人物有四个,题目中要求的是“对拉链的诞生与成功作出直接贡献”的人,那我们当然不能四个都答上,要从中做出筛选,筛选时一定紧扣题目的要求。四个人中的沃克只是发明了“Zipper”这个字,与拉链的诞生与成功没有直接关系,而其他三人,或是与诞生有关(贾德森),或是与成功有关(华克、圣德贝克)。

  ③本文的说明顺序比较明显,有明确的标志词词语,那就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因而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④最后一段话只有两句,一句说明“Zipper”这个字的来历,另一句说明拉链的用途目趋广泛。在说明拉链用途的时候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试题详情

(六)有益的微生物

  提起微生物,人们就会联想到细菌,联想到诸如霍乱、瘟疫、肺结核、痢疾、肠炎等传染病, 对它产生厌恶感。但是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帮助我们制造面包、酒类、药品等的酶菌。

   在大自然里,存在着数不清的微生物,既存在着有害于人的微生物,也存在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假如我们用抗菌素把它们统统消灭,那会引起严重的___(A.问题 B.结果 C.后果)

   有人估计过,在只有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上,生存着十万个微生物。从生态学上说,如果没有这些微生物,皮肤将失去活力。我们肠、胃里的微生物,也多得不可胜数。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命就会终结。至于在工业、农业、化学、方面,微生物都在默默无闻地为人类造福。地球上有着成千上万种细菌,科学家们从中挑选出对人类有用的细菌,使它们充当人类的“生物奴隶”。

1.“对它产生厌恶感”中的“它”指代( )

A.微生物 B.细菌 C.霍乱等传染病

2.选择“从而”或“进而”填入文中①②两处。

①____ ②____

3.从文中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二段空格内,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句改成“既存在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也存在着有害于人的微生物” 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只有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上”一句中,“只有”一词删去不好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末将某些细菌称为“生物奴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主要告诉读者的是( )

在大自然里,存在着有害于人和有益于人的两类微生物。

人们不能只知道有害于人的微生物,更不应忘记那些有益于人的微生物。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

科学家们利用微生物为人类造福。

8.本文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

[分析]

   本文的题目表明了说明对象--微生物,同时还限定了范围--有益的。在文中着重写了有益的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①代词的指代对象在前面一些文段的题目中已做过分析了,这里不再赘述。

  ②词语的选择要遵从原则前面已经讲述,这里需注意的是备选的两个词表明了一种递进关系,由递进关系本身的特点出发,表示更进一层的词语应用在后面。

  ③这一题目选择词语的依据应从感情色彩方面考虑,“问题、结果、后果”三个词语中,“后果”表示“不良的结果”,这更切合原文的句意。

  ④语序的安排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句子本身前后句意上的关联,比如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句子有明确的语序,再一点就是具体的语言环境,句子的语序与上下文的文意有密切的联系。本句是并列关系的句子,并列关系本身不存在确定的语序,即谁先谁后就取决于文章内容了。本文说明了有益的微生物,如果改成“既存在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也存在着有害于人的微生物”,而下文接下去写的却是有益于人的微生物,显然衔接不起来。另外,本文表述重点是有益的微生物,它应作为被强调的重点,而改句则体现不出。

  ⑤“只有”强调了皮肤面积之小,从而也突出了微生物数量之多,去掉之后则表达不出这样的意义。

  ⑥本文说明的是有益于人类的微生物,称之为“生物奴隶”当然是因为某些细菌可以为人类无条件利用,为人类造福。

  ⑦本文说明的中心是有益的微生物,各选项中A、B、D都偏离了这一中心。

  ⑧本文比较短小,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也不多,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