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4103  424111  424117  424121  424127  424129  424133  424139  424141  424147  424153  424157  424159  424163  424169  424171  424177  424181  424183  424187  424189  424193  424195  424197  424198  424199  424201  424202  424203  424205  424207  424211  424213  424217  424219  424223  424229  424231  424237  424241  424243  424247  424253  424259  424261  424267  424271  424273  424279  424283  424289  424297  447348 

3、仿照下面语句中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以“大海”为描写对象写两句话。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试题详情

2、《地下森林断想》作者是     。“断想”意思是            

试题详情

达标训练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弱  浩瀚无(  )袅(   )烟云 

万籁(  )俱寂  启迪(  )  徘徊(  )(  )  愤懑(  )

试题详情

3、本文语言规范而优美,作者的丰富感情贯穿于字里行间,语句“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作者在这里不用“它”,而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析]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咀嚼课文文笔精华,深化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和体会。

[参考答案] 课文有时用“它”,有时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的情感的强弱度有所不同,用“你”表达情感更加强烈,表达对地下森林的敬仰和热爱,对读者更具有感染力。

试题详情

第七问:“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这一问句的意义和作用同第一、二、三问句是一样的。

试题详情

(三)  审美鉴赏

深邃的立意美。

本文虽是咏物的,但是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化物事为人事,峡谷的深沉与坚韧,长风、清泉的理解与帮助,鱼鳞松、白桦、青杨、黄菠萝的仗义行侠,阳光的无情与偏私,地下森林对生命热烈真挚的爱和它的坚硬、挺直……无不都是人的品格与禀性。读者可以把这里所述写的“物事”当“人事”来读。然而,虽然是写人意,但文中没有用作来比拟的部分,不同于同类散文的先是咏物抒情,所咏之物具有这样那样的品格,赞美一番,最后歌颂一通具有那些品格的人或事。用意十分明白,但后边一部分总难免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唯其这样,才使本文越发意蕴深长,饶有余味。

试题详情

(二)  学法引导

1、本文是一篇思想深刻的散文,课文描写地下森林,其实是想引出深刻的普遍的哲理,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既要读懂和品味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又要将它们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等,例如领悟到顽强忍耐的可贵,领悟到坚守信念、坚信未来光明的重要性。

2、本文语言规范而优美,作者的丰富感情贯穿于课文中,通过多朗读,来体会这种感情及其变化,尤其要认真体会九个问句的含义和感情分量,并对优美的语句进行积累。

试题详情

(一)  整体感知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并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抒发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课文题目“断想”,意即“片断感想”。感想虽呈片段,但作者感受强烈,主题开掘得深,蕴含哲理,具有感动人心和启人深思的魅力。而且本文精心构思,描写细致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