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5011  425019  425025  425029  425035  425037  425041  425047  425049  425055  425061  425065  425067  425071  425077  425079  425085  425089  425091  425095  425097  425101  425103  425105  425106  425107  425109  425110  425111  425113  425115  425119  425121  425125  425127  425131  425137  425139  425145  425149  425151  425155  425161  425167  425169  425175  425179  425181  425187  425191  425197  425205  447348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臣之妾畏臣:

⑵闻寡人之耳者:

试题详情

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006年荆门试题)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试题详情

6、(2006年佛山试题)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项( )

A、世界杯快要开赛了,各地的球迷滔滔不绝地赶往德国。

B、他热情大方,豁然开朗,很让大家喜欢。

C、“六·-”的儿童公园,张灯结彩,五光十色,真是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色。

D、为了办好文学社,我校学生会广开言路,积极听取师生们的意见。

试题详情

5、翻译下列文言句。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试题详情

4、解释下面句子中的“于”。

⑴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⑵皆以美于徐公(      )

⑶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试题详情

3、为下面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A、偷看 B.看 C、观察 D.侵扰

⑵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A、没有什么 B.没有谁 C、不要 D、日落之时

⑶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A、遮掩 B.掩护 C、隐藏 D、(受)蒙蔽

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A.听见 B.听说 C、懂得 D、声誉

试题详情

2、解释下面各组词语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⑴孰:吾与徐公孰美(       )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⑵朝:朝服衣冠,窥镜(   )

  于是人朝见威王(   )

⑶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试题详情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及:     )

⑵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   )(如:     )

⑶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地:     )(方:     )

⑷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刺:     )

试题详情

13.翻译句子

  三向皆水也。

试题详情

12.选出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  )

A. 本文作者采用移步换形的写作手法

B. “访诸旧老”的“诸”兼有“之乎”两字的意义

C. “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的“会合”与现代汉语“会合”意义相同D. 。

E. “水之阳又竹”的“阳”即“阳光”之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