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5167  425175  425181  425185  425191  425193  425197  425203  425205  425211  425217  425221  425223  425227  425233  425235  425241  425245  425247  425251  425253  425257  425259  425261  425262  425263  425265  425266  425267  425269  425271  425275  425277  425281  425283  425287  425293  425295  425301  425305  425307  425311  425317  425323  425325  425331  425335  425337  425343  425347  425353  425361  447348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试题详情

5.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知识分子。“拼命硬干的人”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这几种人是对上文“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具体说明。这是对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赞颂,这些具有“自信力”的人是中国的支柱,民族的希望,由此而揭露了国名党反动派及御用文人,有的只是“他信力”“自欺力”,根本没有自信力。

试题详情

4.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国人”指广大人民。 这句话用对比的方法,指出同失掉“自信力”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御用文人相反,还有具有“自信力”的革命人民在信心百倍的积极抗战。

试题详情

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这句话,是从以上对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失掉“他信力”而产生的恶果所得出的结论。“自欺力”也是仿照“自信力”造出的,嘲讽可谓入木三分。

试题详情

2.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他信力”由“自信力”这一词语仿造而来,作者就用这“他信力”来戳穿反动卖国政府的嘴脸,对其作无情的嘲讽。

试题详情

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语句极富讽刺意味,极其简练地勾画出三种形象,三种脸谱,始而妄自尊大,继而仰人鼻息,最后竟至乞灵于泥塑木雕的偶像。三者相互映衬,又从变化中显出悲观论者精神节节败退,每况愈下。

试题详情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家谱: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事。

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说谎话骗人。

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摧残:使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今天的事情。

为民请命:替老百姓向掌权的人请求解除他们的痛苦,保全他们的性命。也指替老百姓说话。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不足为据:不值得当作根据。

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地大物博:文中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试题详情

虚(xuán)   叹(kǎi)

诬蔑(wū  miè)  骗(kuānɡ) 

悟(xǐnɡ)   (chá)

茫(miǎo)   梁( jǐ )

粉(zhī)    杀(mǒ)

布(mā)     拐弯角(mò)

后继(pū)   状元相 (zǎi)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