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榕树根深叶茂,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运用“婆娑”、“虬须”、“横斜逸出”这三个词语对榕树进行描绘,字数不超过100字(词序不拘)。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一文茅盾从两个方面来强调其不平凡。第一个方面是它的外部形态;第二个方面则是它的精神。
B.《悬岩边的树》写的是一棵树,这棵树与苏童那《三棵树》和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的树,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C.《那树》一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描写了早期的大树、近期的大树和现时的大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D.草木本无情,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草木上,这叫“移情”;在所描述的对象上寄寓自我的某种精神,叫做“象征”。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摇yè cūn 皱 Wěn乱 悲mǐn 轻tiāo
1.写一手好字往往能使人对你产生好印象。请默写一句含树的诗句,看看你能不能写得工整、美观。
体验成功
(资料二)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推及及物,将自己的忧国、忧民、忧家之情,外射于春化飞鸟,赋花鸟以人格;在不懂得移情的人看来,花怎么能溅泪?鸟怎么会惊心?国难家忧与其何干?
王之涣的“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将戍疆将士的离情别绪,转移到羌笛杨柳、春风等自然景物上,从而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
张说的“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将自己倦于瓢泊、急于返乡之情,通过“无情的秋风”抒发出来,语淡而情深。
张九龄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托物喻志,和屈原的《橘颂》有异曲同工之妙。
韩愈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使花草林木人情化,通过它们的争奇斗艳、尽意表演,寄寓一种生活情趣。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是千古不朽的比兴名句,诗人将男女双方忠贞不愈的缠绵排恻之情表达得如此深沉感人,简直可以泣鬼神,惊风雨,这不能不归功于卓越的移情方式了。
女词人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以落花自泥,晚年凄清无助之状溢于言表。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将依依惜别的深情注入枫林红叶,使普通唱词进入诗歌的含蓄境界。
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将羁旅之苦、思乡之情寄寓于冷暖色调的对比描绘中,意在言外,情藏其中。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