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6180  426188  426194  426198  426204  426206  426210  426216  426218  426224  426230  426234  426236  426240  426246  426248  426254  426258  426260  426264  426266  426270  426272  426274  426275  426276  426278  426279  426280  426282  426284  426288  426290  426294  426296  426300  426306  426308  426314  426318  426320  426324  426330  426336  426338  426344  426348  426350  426356  426360  426366  426374  447348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臣之妾畏臣:

⑵闻寡人之耳者:

试题详情

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006年荆门试题)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试题详情

6、(2006年佛山试题)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项( )

A、世界杯快要开赛了,各地的球迷滔滔不绝地赶往德国。

B、他热情大方,豁然开朗,很让大家喜欢。

C、“六·-”的儿童公园,张灯结彩,五光十色,真是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色。

D、为了办好文学社,我校学生会广开言路,积极听取师生们的意见。

试题详情

5、翻译下列文言句。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试题详情

4、解释下面句子中的“于”。

⑴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⑵皆以美于徐公(      )

⑶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试题详情

3、为下面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A、偷看 B.看 C、观察 D.侵扰

⑵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A、没有什么 B.没有谁 C、不要 D、日落之时

⑶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A、遮掩 B.掩护 C、隐藏 D、(受)蒙蔽

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A.听见 B.听说 C、懂得 D、声誉

试题详情

2、解释下面各组词语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⑴孰:吾与徐公孰美(       )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⑵朝:朝服衣冠,窥镜(   )

  于是人朝见威王(   )

⑶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试题详情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及:     )[

⑵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   )(如:     )

⑶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地:     )(方:     )

⑷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刺:     )

试题详情

18、这篇文章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试题详情

17、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孩子的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