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H+、Mg2+、Al(OH)4-、Br- B.H+、Fe2+、SO42-、N03-
C.K+、NH4+、CO32-、OH- D.Ca2+、Al3+、NO3-、Cl-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硫酸时有气体产生
②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氢气、氯化氢、碘化氢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二氧化氮气体
③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④玻璃、水泥、水晶项链都是硅酸盐制品
⑤蔗糖炭化的演示实验中,浓硫酸既体现了其强氧化性又体现了其脱水性
⑥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分别蒸干灼烧得相同的物质
A.①④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
B.欲除去氯气中少量氯化氢气体,可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
D.氯水经光照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为HCl
2.下列关于钠的化学性质叙述:①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②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过氧化钠 ③钠与盐酸反应时先与酸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
④钠是金属,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 ⑤钠可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以上叙述正确的是 ( )
A.④⑤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下列所描述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电解质溶液导电
B.碳酸氢铵固体加热后转化为气态物质
C.干冰在空气中放置转化为气态物
D.蓝矾加热后变为白色的固体
28. (9分)某活动课程小组拟用50mL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溶液。为了防止通入的CO2气体过量生成NaHCO3,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取25 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b.小火煮沸溶液1-2 min;
c.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NaOH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反应。
(1)此方案能制得较纯净的Na2CO3,写出a、c两步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
、
。
此方案第一步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2)加入反应物前,如何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
。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 ,作用是 。
(4)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①NH3,②Cl2,③HCl,④H2S,⑤CH4, ⑥CO,⑦CO2,⑧O2时,属于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并能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处理的,将气体的序号填入装置图的下方空格内。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0年10月2008级阶段考试
27. (8分)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甲可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乙为金属单质,
F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G为酸,乙在G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若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A、G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有大量白烟生成;甲为一种淡黄色固体,D、F的溶液均呈碱性。则
(1)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②③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 ,
。
(3)在④的反应中,每1molE参加反应,将会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
26. (8分)现有A、B、C、D、E五种盐溶液,分别由、、、、、、、、、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五种盐所含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已知:①A+B→白↓ ②A+D→白↓ ③B+C→白↓ ④D+C→白↓ ⑤A溶液中 ⑥B溶液中 ⑦C、D、E三种溶液的pH<7,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可以推出(用化学式表示)A为__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______;D为_______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以上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Na2O
B.将SO2通入溶液可生成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5分)
24. 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