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6532  426540  426546  426550  426556  426558  426562  426568  426570  426576  426582  426586  426588  426592  426598  426600  426606  426610  426612  426616  426618  426622  426624  426626  426627  426628  426630  426631  426632  426634  426636  426640  426642  426646  426648  426652  426658  426660  426666  426670  426672  426676  426682  426688  426690  426696  426700  426702  426708  426712  426718  426726  447348 

1、  填空

《登泰山记》的作者是    ,他是我国    派的古文家,他和         并称为    

(姚鼐,清,桐城,方苞,刘大魁,桐城三祖。)

试题详情

全文分五段,第1段点出泰山及日观峰的位置,第2段写登山经过,第3段观泰山日出,第4段介绍泰山古迹,第5段介绍泰山冬季景色。其中,第2段和第3段为课文重点。

   第2段写登山经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由北京到泰安,二同从山麓到山顶,三是到山顶以后所见到的景物。

   第3段是全文重点中的重点,也是写得最精彩的部分。作者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和日出后的情景,以云天、东海和群峰为陪衬,表现了泰山日出的万千气象。写等日出,着意写了当时的环境和氛围,以"大风扬积雪击面"形容风力的强劲,以"足下皆云漫"显示日观亭高耸于云天之上。在这样的环境中等待日出,内心自然是充满豪情。写日将出,则集中表现东方天际的变化,最初是被白雪覆盖的山峦微微显露出来,接着天际出现了一条"异色"云带,一转眼又变成了五彩斑斓的云霞。这一层全是写景之笔,但从"稍见""须臾"这两个词语也可以看出作者全神贯注进行观察的情状。写日出,只有两句,但"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却是泰山日出的特有景象。最后写日出后日观亭以西诸峰的"绛皓驳色",另有一番妖娆之态,又用一个拟人化的比喻"若偻"来烘托日观峰凌空俯瞰群峰的雄姿。

试题详情

姚鼐和"桐城派"

   姚鼐(1731- 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乾隆39年辞官后, 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木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木魁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因为上述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人们称他们为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

试题详情

题目:    生活二三事

提示:班级和家庭这两个地方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两个地方度过。其中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情,有的已经忘记,有的却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家庭”和“班级”两个词语中选取一个填入空格,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取其中的两三件事写出来,确定一个中心,突出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点。

    要求:1.以记叙为主,也要有适当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2.中心明确突出,选材要围绕中心,突出中心。

      2.不少于500字。 (可写在背面)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试题详情

10. 按课文原文填空。

①投身革命即为家,        

②到了秋天,果实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卧看牵牛织女星。

④阿公阿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