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6593  426601  426607  426611  426617  426619  426623  426629  426631  426637  426643  426647  426649  426653  426659  426661  426667  426671  426673  426677  426679  426683  426685  426687  426688  426689  426691  426692  426693  426695  426697  426701  426703  426707  426709  426713  426719  426721  426727  426731  426733  426737  426743  426749  426751  426757  426761  426763  426769  426773  426779  426787  447348 

4. 我国古代十分注重人文素养的教育,有许多经典的论断,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请另举一例,并解说其中所体现的人文素养。(解说不少于50字)(6分)

   (1)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解说:(4分)

试题详情

3.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晚风袭来湖水清澈如镜,青山恬淡如诗,我的思想也逐渐澄明而宁静”这句话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 在作者看来,美国所训练的“哲学家皇帝”有怎样的价值取向?(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哲学家皇帝

陈之藩

   ⑴到此做工已半月,不像是做工,像是恢复了以前当兵的生活。如果我们中国还可以找出这样紧张的工作,那只有在军队里了。同事里有从韩国刚当过兵回来的,有远从加州大学来的学生。我问他们,美国做工全这样紧张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里可能是最轻闲的。”

   ⑵如不置身其中,可能怎样说也不容易说明白。一旦在日光下整整推上八小时的草,或在小雨中漆上八小时的墙,下山以后,只觉得这个人已瘫下来,比行军八小时还累。

   ⑶今天下工后,已近黄昏,我坐在湖边对着远天遐想。这个环境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大匠造物时,全用蓝色画成了这个“太平湖”。第一笔用淡蓝画的湖水;第二笔加了一些颜色,用深蓝画出青山;第三笔又减去一些颜色,用浅蓝画出天空来。三笔的静静画幅中,半躺着一个下工后疲倦不堪的动物。我想整个美国的山水人物画,都可以此为代表。

   ⑷虽然,眼前景色这样静,这样美,但我脑筋中依然是这一日中,同事们的紧张面孔与急促步伐的影子。我的脉搏好象还在加速的跳动。我昏沉沉的头脑中得到一个结论:“这样拼命的工作,这个国家当然要强。”

   ⑸中学生送牛奶、送报;大学生做苦力、做苦工,已经是太习惯了的事。这些工作已经变成了教育中的一部份。这种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不由自主的知道了什么是生活,也知道了什么是人生。所以一个个美国孩子,永远独立、勇敢、自尊,像个哲学家帝王。

   ⑹希腊哲人,想出一种训练皇帝的办法,这种办法是让他“从生硬的现实上挫断足胫再站起来,从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来赚取自己的衣食”。这是做帝王必经的训练,可惜欧洲从来未实行过这种理想。没有想到,新大陆上,却无形中在实践这句话,每一个青年,全在无形中接受这样皇帝的训练。

   ⑺做卑微的工作,树高傲之自尊,变成了风气以后,峥嵘的现象有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耶鲁大学有个学生,父亲遗产30万美金,他拒绝接受。他说:“我有两只手,一个头,已够了。”报纸上说:“父亲是个成功的创业者,儿子真正继承了父亲的精神。”

   ⑻青年们一切都从自己出发,承受人生所应有的负担,享受人生所应有的快乐。青年们的偶像不是叱咤风云的流血家,而是勤苦自立的创业者。富兰克林自传,是每个人奉为圭臬(1)的经典。

   ⑼我们试听他们的歌声,都是钢铁般的声响的:

   --人生是一奋斗的战场,

   到处充满了血滴与火光,

   不要做一甘受宰割的牛羊,

   在战斗中,要精神焕发,要步伐昂扬!

   --朗法罗

   ⑽我很钦佩在绿色的大地上,金色的阳光中,一个个忙碌得面颊呈现红色的青年。

   ⑾然而,我在湖边凝想了半天,我总觉得,这个美国青年画幅里面还缺少一些东西。什么东西,我不太能指出,大概是人文的素养吧。我在此三四个月的观感,可以说:美国学生很少看报的。送报而不看报,这是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

   ⑿哲学家皇帝,不仅要受苦,还要有一种训练,使他具有雄伟的抱负与远大的眼光,可惜这一点,美国教育是太忽略了。忽略的程度令人可哀。

   ⒀爱因斯坦说:“专家还不是训练有素的狗?”这话并不是偶然而发的,多少门专家都是人事不知的狗,这种现象是会窒息死一种文化的。

   ⒁民主,并不是“一群会投票的驴”;民主确实需要全国国民都有“哲学家皇帝”的训练。在哲学家皇帝的训练中,勤苦自立,体验生活那一部份,美国的教育与社会所赋予青年的,足够了;而在人文的训练上却差得太多。

   ⒂晚风袭来,湖水清澈如镜,青山恬淡如诗,我的思想也逐渐澄明而宁静。

   ⒃天暗下来,星光,一个一个的亮了。

1955年7月2日于纽约州平湖

   [注释]圭臬(guīniè)及圭表,我国古代天文仪器。这里比喻准则或法度。

1. 作者所说的“哲学家皇帝”不仅要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还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文素养。(4分)

试题详情

6. 文章以“玉米的馨香”为题,并在行文中多处描写到玉米的馨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5. 三儿眼中的玉米叶子有着“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这两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任选一处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4. 从小说的人物关系中,概括乡长这一形象的特点。(4分)

   ①与领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三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5、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试题详情

3. 文中加点语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现三儿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试作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 文中主人公三儿出场时间不长,但作者却刻画了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请按事件发展顺序写出三儿的心理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试题详情

玉米的馨香

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郁郁葱葱。

   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

   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这片站着的玉米搞掉,①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割。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惟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未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瘦瘦的汉子。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滴落下来。

   ②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

   事情办妥了?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都有点儿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

   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蓬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就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这很好。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

   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过,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1.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4分)

   A. 作者寥寥几笔刻画了“那片玉米的主人”的形象,意在表现农民生活的艰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同情。

   B. 文中人物语言不多,但富于个性,比如画线句中,①透着权力的强硬,②体现出农民生活的艰难。

   C. 小说矛盾斗争的双方是乡长的权力和玉米主人的愿望,斗争的场所在三儿心中,三儿的行为是作者的理想。

   D. 三儿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年龄外貌都没有交待,个性不鲜明,因为作者只把他当成一个理想的符号,不注重他的个性刻画。

   E. 小说结尾三儿辞职,显示现实中形式主义作风的严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意识;但乡长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希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