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 根据文段可知,客人“托遗响于悲风”的原因有三:一是从人物方面,由古代“一世之雄”与 的对比而生悲;二是从宇宙方面,由山川之无穷与 的对比而生悲;三是从理想方面,由挟仙遨游、抱月长终的愿望与 的现实的对比而生悲。
11. 《赤壁赋》整篇情绪的转换是由喜转悲入乐,本段处于第二层次。根据前文(第二自然段),本段首句“苏子愀然”的原因是什么?试作说明。
7.填空。
苏轼(1037-1101), 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 ;他的词和 并称苏辛;他是“苏、 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在词方面开了 一派。词源于民间,因着其存在的环境,渐渐发展为歌台舞榭、尊前花下的消闲品,被文人称为“诗馀”,似乎只是婉约的才是词之正统。而苏轼, 以他广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给当时的词坛带去了新鲜的空气。他有意以诗为词,终 于从他开始打破了词坛婉约一统天下的局面。苏轼在词史上的另一贡献是使词摆脱了音 乐的附属地位,把词发展成了独立的抒情诗。苏轼词长于咏物,擅用白描手法。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⑴固一世之雄也
⑵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⑶渺渺兮于怀
⑷而今安在哉?
⑸何为其然也?
⑹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⑺月出于东山之上
5.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内容。
⑴舳舻( )千里 ⑵( )举酒属客
⑶( )纵一苇之所如 ⑷( )凌万顷之茫然
⑸浩浩乎( )如冯虚御风 ⑹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
⑺( )何其为然也
4.对下列重叠词的解释,不确的一项是( )。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飘飘: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浩浩:强劲有力的样子。
C.渺渺兮予怀 渺渺:悠远的样子。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苍苍: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慢慢地。 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