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7876  427884  427890  427894  427900  427902  427906  427912  427914  427920  427926  427930  427932  427936  427942  427944  427950  427954  427956  427960  427962  427966  427968  427970  427971  427972  427974  427975  427976  427978  427980  427984  427986  427990  427992  427996  428002  428004  428010  428014  428016  428020  428026  428032  428034  428040  428044  428046  428052  428056  428062  428070  447348 

2. A(A.兼词,从这里;B.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代词,这些;C.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连词,表示并列关系;D.句末语气词,表示解释/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

试题详情

1.D(神明: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试题详情

12.必须删掉的三处是:①、③、⑤或⑥

试题详情

11. 示例一:黑色的天暮上镶嵌着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是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

示例二:清澈的水面上飘荡着纸船,不,那不是纸船,那是孩子们远航的渴望。

试题详情

10. 考试同时也是对一个人人格的考验(考试也是考人格)

试题详情

9. C(A“遂”是文言单音词,夹杂在白话文中间,语体色彩不协调,可改为“就”。B.“从

速交还”有命令口气,不符合“失物启事”的写作目的。D.“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一般用在书面语,用在口语交谈中不妥。)

试题详情

8. B(“词典”可喻为“书山”,不可喻为“樵夫”。)

试题详情

7.B(句子衔接题的又一解题方法是看题干和选项的意境是否吻合。就本题来看,其景物'残破的石碑,模糊的字迹,一片寂静',其意'荒凉、败落',A项美丽壮观,和题干意境不符,可排除;C项壮观伟岸,和题干意境明显不符,况且江对岸石碑上的字迹是否模糊也不可能看到,又可排除;D项是一幅美妙的山水画,不合题意,亦可排除;只有B项'天气阴冷,藤萝萎落,崖壁瘦削',意境'荒凉、萧索'和规定情境吻合,故选B。)

试题详情

1~5 CDACA

6. C(A.句未引号在内句号在外。B.“金矿”、“铁路”后应为顿号。D.“古诗十九首”应加书名号,用了“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试题详情

(二)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5.选段中,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特征?

6.选文第三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试结合景物作简要分析。这样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选文第4段中画线的句子“这一种清福”指的是什么?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善于将自然景物描写和人们生活习惯结合起来,用简约的语言勾勒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情境,引人入胜。

B.作者通过描写其他参照物的“不美”来突出江南冬景的情境之美,显得主次分明、舒缓有致。

C.作者描写江南植被时,将景物的特点和雪莱的《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联结,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向往。

D.作者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能够运用五颜六色写景,又能把握情绪的节奏,情景交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