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二)、(18分,前3题题2分/14题为3分/15题3分/16题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
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且尔言过矣。 过:责备。B.虎兕出于柙 于:介词,可译为“从”。
C.固而近于费。 固:坚固。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助。
12.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不患寡而患不均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而在萧墙之内也。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3.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14.简述题
孔子在申述反对攻打颛臾的理由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具体分析。
引用,孔子引用了上古时代的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来说明季氏攻打颛臾是冉有等人的失职;类比,孔子用“盲人与相”来类比季氏与冉有来说明季氏攻打颛臾冉有等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喻,孔子用“虎逃玉毁,是看守者失职”来比喻说明季氏攻打颛臾是冉有等人的失职。
15.请找出文中三个成语并解释。
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解释略)
16.请翻译下面句子。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
(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那颛臾,先代的国君曾经任命他主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是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您如果能够不归罪于荒年,那么,天下的百姓便会投靠您了。
(一)(8分,每小题2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7.请简单分析加框词语的表达作用.
“不可估量”“空白”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带来的损失之大。
8.文中划横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效果?
划横线句子用了类比的修辞方法,说明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重要性。
9. “不仅如此”中的“此”指代什么?
“此”是指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0.请概述第2.3段的大意。
陈述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在科学理论方面的伟大贡献。
6.下面是对本专题文章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 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礼治”的主张。
B.《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 笑百步”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打消了梁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所以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等,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超越客观评价的敬仰与悼念。
D.《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将《宪法》、《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宣言》作为自己的依据,抨击了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投入到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5.下面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句是 D
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而且跟费接近,现在(如果)不攻取,后世一定 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因为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上下和好共处,就无所谓人口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无倾覆的危险。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老人穿上丝衣吃上肉食,老百姓不饥饿挨冻,这样还不能称王的人,从来还没有。
D.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他主动来了,就要让他安定下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河内凶,则移粟于河东。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3.选出依次填人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也许 毕竟 甚至 然而 B.甚至 毕竟 还有 然而
C.也许 但是 还有 而且 D.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璀璨 弃甲曳兵 温馨 祸起箫墙 B.庠序 分崩离析 湮没 至理名言
C.编纂 语焉不祥 萎缩 买椟还珠 D.枷锁 怒涛排壑 拯救 安知若素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D
A.肤(fū)浅 抹(mā)杀 诅(zú)咒 深切悼(dào)念
B.诬蔑(miè) 磐(pán)石 赎(shú) 坚毅不挠(ráo)
C.社稷(jì) 饿莩(fú) 孝悌(tì) 贼氛方炽(chè)
D.虎兕(sì) 勖(xù)勉 鸡豚(tún) 荒烟蔓(màn)草
4.作者以“春”为题,他赋予“春”的内涵和张洁的《我的四季》里“春”的精神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答案:1、写白桦树枝条脆硬、鸟儿未筑巢渲染枝条刚刚走过冬天还未成熟,和后文它遭受苦难形成反差,突出了它的坚强。 2、想帮白桦树的人却帮不了它,侧面描写塑造了它独立的形象。 3、虽遭不幸却坚强的精神。 4、本文写走过冬天的春和春天里顽强不屈的生命,《我的四季》里春天的我也历经坎坷追求希望,本质相同。)
3.作者所说的白桦树“蕴蓄着一种令我精神振奋的东西”,那是什么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