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8287  428295  428301  428305  428311  428313  428317  428323  428325  428331  428337  428341  428343  428347  428353  428355  428361  428365  428367  428371  428373  428377  428379  428381  428382  428383  428385  428386  428387  428389  428391  428395  428397  428401  428403  428407  428413  428415  428421  428425  428427  428431  428437  428443  428445  428451  428455  428457  428463  428467  428473  428481  447348 

7.默写课文: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试题详情

6.翻译下列句子

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试题详情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⑵ 凌万顷之茫然

⑶ 渺渺兮予怀                  ⑷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⑸ 而今安在哉                  ⑹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试题详情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

试题详情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⑴纵一苇所如  凌万顷茫然     扣舷而歌    倚歌而和

  哀吾生须臾     苟非吾所有

⑵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月出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托遗响悲风。

⑶而不知所止  声呜呜然     何为然也   方破荆州

⑷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侣鱼虾友糜鹿

耳得之为声      下江陵,顺流东也

试题详情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客       白露江     一苇之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歌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

正襟坐   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

试题详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壬戌之秋(  )(  )  歌窈窕之章(  )(  )  扣而歌之 (  ) 苏子然 (  )舳舻千里(  )(  )  酒临江(  ) 举樽以相属(  )飞仙以遨游(  )

试题详情

(二)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试题详情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六年(1061)通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内迁,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超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诗、文、词、书法、绘画都成就卓著,堪称名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重才气、重议论、善谐谑、善修辞,是北宋诗歌创作的高峰。他的论说文立意新颖,论证精辟,纵横驰骋,波澜层出;抒情散文如行云流水,充满诗情画意,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开拓题材,创新风格,别开豪放旷达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