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8326  428334  428340  428344  428350  428352  428356  428362  428364  428370  428376  428380  428382  428386  428392  428394  428400  428404  428406  428410  428412  428416  428418  428420  428421  428422  428424  428425  428426  428428  428430  428434  428436  428440  428442  428446  428452  428454  428460  428464  428466  428470  428476  428482  428484  428490  428494  428496  428502  428506  428512  428520  447348 

4.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表现她仍对那片刻的虚荣心念念不忘。

试题详情

3. 玛蒂尔德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片刻的虚荣心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酸。这正是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的一个强烈讽刺。

试题详情

2.“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表现她自觉姿色艳丽,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的要求造成的,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

试题详情

1.“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欢这些,他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表现她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生活,而置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

试题详情

3.小说人物的丰满形象,给小说的主题带来多义性。从小说展现主人公爱慕虚荣一面看,它揭露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人们的毒害;从小说展现主人公遭受命运作弄一面看,它表现了人生变幻无常的思想;从小说展现主人公悲惨结局一面看,它表现了小人物对命运抗争的无能为力;等等。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另类视野 求新求异

试题详情

2.小说展现了玛蒂尔德的遭遇,在她的遭遇中多层次地刻画她的形象。命运作弄她,而她在坏运气面前并不屈服。她是“一个妩媚动人的姑娘”,但“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任何方法让一个有钱的体面男子来结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她想摆脱下层社会的贫穷生活,梦想进入上层社会成为,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她努力追求改变命运,但她比起贪婪的人,还是很纯真。她对自己贫穷的生活抱怨、不满,但是并没有想过用不正当的手段改变自己的生活。去参加舞会,她也只是为了表现自己,并没有欺骗人的用意。丢了项链,她苦恼、惊惶,但没有躲避、赖账。她买了新项链赔给人家,还担心朋友把她“当作一个贼”。为了还债,她忍受了十年的艰辛,她衰老了,却并没有离开家庭,还是保持了纯真的本性。

试题详情

作者认为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偶然,由一个极细小的事件造成的,其实,偶然中蕴涵着必然的因素在。从文中可看出,追求虚荣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风尚,从她本身看,她追求虚荣的性格执着不变,因此她的悲剧是必然的。

因此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既是性格悲剧,又是资产阶级追求虚荣、崇尚奢华的必然产物。如果说丢项链是偶然的,那么她的悲剧则是必然的。这篇小说是通过一个偶然的可悲的故事来揭示追求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必然的可悲命运,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诅咒和嘲弄。

丰满的形象

小说塑造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很丰满,富有立体感,给读者的感受是活生生的人,引发读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1.小说展现了玛蒂尔德复杂的性格:她有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消极一面,又有恪守信誉、自尊自强、吃苦成耐劳的可贵一面。

试题详情

作品在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局令人拍案叫绝。玛蒂尔德品尝十年的艰辛才发现那是假的,悔恨、辛酸也会一齐涌上心头。读者也深感惋惜、不平,总觉言犹未尽。正因如此,才引来了许多的读者续写。

这样的结尾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同时小说的结尾不仅是一个深刻的悬念,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是对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极为强烈的讽刺。

试题详情

这个故事中有两处重要的曲折波澜:故事中问,玛蒂尔德参加晚会大出风头后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另一处是故事结尾,玛蒂尔德经历十年磨难,赔偿了巨额债款后,乃知所丢的项链是假的。小说这两处都可以看作高潮。小说的结尾是情绪高潮,丢项链则是情节高潮。

小说的高潮是揪住读者的心的重要环节。

[资料链接]

“高潮这一概念不局限于故事情节和人物,作者与读者在情绪、感情、兴趣、思想上的矛盾性有关,人物情绪的高潮,不见得和事件的高潮同步,前者和后者往往有所谓焦点错位。”(王朝闻)

试题详情

项链是赝品,直到最后才道破,不仅使主人公大吃一惊,也使读者感到十分以外,但仔细想想,看似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文中,作者不止一次地做了巧妙的暗示。

借项链时,女友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已表明项链不是什么贵重物品。

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薄”,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这就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这样描写就更能增加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深思。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