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8692  428700  428706  428710  428716  428718  428722  428728  428730  428736  428742  428746  428748  428752  428758  428760  428766  428770  428772  428776  428778  428782  428784  428786  428787  428788  428790  428791  428792  428794  428796  428800  428802  428806  428808  428812  428818  428820  428826  428830  428832  428836  428842  428848  428850  428856  428860  428862  428868  428872  428878  428886  447348 

16.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5分)

试题详情

15.“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

 答:提升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根骨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4.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4分)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他开始创作千古绝唱的《史记》。

试题详情

12.对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郭偃臣崔武子(名作动,做……家臣)

B.见棠姜而美之(形容词的动词用法,“赞美”)

C.公鞭侍人贾举(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D.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崔杼弑其君》

试题详情

11.“焉”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御武子以吊焉(代词、代“棠姜”)

B.庄公通焉(代词、代“棠姜”)

C.吾焉得死之(表反问,怎能)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试题详情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士卒无赖     无赖:横暴不守法纪  B.辄奋击折人手足   手足:手和脚  C.当务始终      始终:有始有终  D.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几何:几人    《段太尉逸事状》

试题详情

9.下列各句句法特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幸教以道  宾语前置句     

B. 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省略句

C.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宾语前置句 

D.汝将何以视天地   宾语前置句

试题详情

8.下列叙述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段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文段中有很多成语今天仍然在使用。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

B.谢玄遣使对阳平公苻融的一段话,意在引发敌人的速胜心理。

C.苻坚率领大军深入,在淝水列阵,想利用晋兵渡河之机,一举将晋军消灭,无奈事与愿违,导致的却是自己军队的溃败。

D.秦兵因退而引发溃,加上自相蹈藉,许多人受伤,在逃跑的路上,因为担心,又因为饥冻,死了十七八个人。            《淝水之战》

试题详情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反映晋兵以少胜多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晋兵部将严整

②(秦王坚)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③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 渡

④(秦兵)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不可复止

⑤融驰骑略阵,欲以帅退,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⑥(秦兵)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⑦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