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8872  428880  428886  428890  428896  428898  428902  428908  428910  428916  428922  428926  428928  428932  428938  428940  428946  428950  428952  428956  428958  428962  428964  428966  428967  428968  428970  428971  428972  428974  428976  428980  428982  428986  428988  428992  428998  429000  429006  429010  429012  429016  429022  429028  429030  429036  429040  429042  429048  429052  429058  429066  447348 

3、没有人逃走,在灾难面前,这是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试题详情

2、《看守所》一节

囚犯由最初的安守本分,安静地站在警戒线内。在三人请求下,看守员批准了他们一同救人。在灾场上,他们和其它普通人一样,努力地救人。在囚犯们抢险时,他们和其它普通人一样,手忙脚乱,焦灼万分。他们已忘记了自己囚犯的身份,只是一心一意的地救人。他们甚至比普通人还要焦急。这就是人性,人心底最为善良的东西。这是作者的发现。

试题详情

1、简介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北京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纬39.6度,东经 118.2度,震中烈度为XI度,震源深度为11公里。极震区内几乎所有建筑物均荡然无存,在震区及周围地区,出现大量的裂缝带,喷水冒沙、井喷、重力崩塌,滚石、边坡崩塌,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区坍塌等。唐山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者达1700多人,倒塌民房530万间。唐山地区总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试题详情

8、作者报道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与直接写展览本身相比,这样写所特有的表现力在哪里?

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它对写奥斯维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毫无疑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许多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词了。无需具体介绍集中营中那些粘满无辜者鲜血的刑具怎样令人望而战栗,单是参观者所不由自主地显现出的表情、举止以及惊叹,就足以使读者的精神震撼了!

《唐山大地震》:

试题详情

7、思考本文与一般的消息报道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般说来,消息写作并不突出强调现场感和大段叙事,尤其不需要文学色彩的描写,基本上就是导语、主体部分、事件的结果,此外,无过多的文字加工,无修饰,更无描写。而本文不仅有叙事,有描写,有几处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采。比消息给读者的印象要形象、具体而且深刻。借助文采,兼取消息和通讯等新闻形式的各自优点,脉络清楚,没有枯燥感。

试题详情

6、小结: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试题详情

5、课文第6段“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还有末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两句话的意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明确:起前后照应的效果,强调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供报道,意在表现这里只有惨痛的历史和恐怖的回忆,只有犹太人的不幸和全人类的悲哀。作者的目的是想让人们记住历史,记住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并好好珍惜现在的和平。

试题详情

4、怎么理解第14段“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明确:纳粹德国的残暴,连上帝都难以面对。

试题详情

3、“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这个细节?

明确: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对永久和平的企望。

试题详情

2、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象!可是作者说这是“最令人毛孔悚然”,“像一场噩梦”的,有什么含义?

明确:把和平、祥和说成“最令人毛孔悚然”似乎不合情理,其实是表现了作者对忘却历史的担忧。文章以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纳粹的罪恶令人发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