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跻(jī)身 敷(fū)衍 媲(pì)美 饿殍(piǎo)遍野
B.聘书(pìn) 寒碜(chen) 谙(ān)熟 提纲挚(xié)领
C.震慑(shè) 服膺(yīng) 鞭挞(tà) 踽踽(yǔ)独行
D.炫(xuàn)耀 逮(děi)捕 缜(zhěn)密 滞(zhì)留他乡
[解析]A(B“挚”应读qiè; C“踽”应读jǔ;D“逮”应读dài)
[答案]A
24、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另如鲜花绽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智慧,蕴含哲理,富有灵性。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请以“感悟自然”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写你与大自然相处的某种经历,也可以写某种情感的变化过程或某种思考和感悟,等等。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 800字左右。
答案与解析研读
1、B (A. 一叶扁piān 舟 C. 修葺 qì D. 婢bì女 双栖 qī) 2、D (A. 暗-岸 B、哀-唉 C. 复-覆) 3、C (审定:审查决定,常用于对法规、政策、方案、计划等;审订:审阅修订,常用于对书籍、文章等。①“教材”属于图书,应选“审订”。艰苦:艰难困苦,用来形容条件、环境的艰难;坚苦:坚忍刻苦,用来形容人的精神、意志。②扣住“ 精神”,应选“ 坚苦”。奥秘:奥妙神秘;奥妙:多指道理、内容等深奥微妙,依据③句的语境,当选“奥秘”。) 4、D (A 将引文作为作者说话的一部分,后引号应在句号里面。B 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C“重述如下”后应用表提示的冒号。) 5、C (A“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B“ 门外汉”指某方面知识还未入门的外行,不是门外的汉子,用于此处不当;C 执牛耳:指在某一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的人物,用在此处是合适的;D“不可理喻”形容人不讲道理。)6、A (B 句“它”指代不明,应在后一个“ 轻工业部”前加“ 该厂是”;C 句有歧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回国不得参赛,但现在可以参赛”;D“至交”与“朋友”语意重复。) 7、D (“全书由庄子本人创作”错误,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 8、 (1)繁华奢侈;顾念(2)极言其细微(3)承担(4)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露天的谷仓(5)九州(6)不整齐 9、第一层从开头到“用之如泥沙”,斥责秦统治者贪图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第二层到“不敢言而敢怒”,进一步痛斥秦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第三层概写了秦骄奢淫逸导致的严重后果。 10、(1)“独夫”指秦始皇(2)“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函谷举”指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咸阳,推翻秦统治,派兵把守函谷关;“楚人一炬”指项羽入咸阳后放火焚烧阿房宫。 11、六国不爱其民;秦骄奢淫逸,残暴百姓 12、C (“可怜焦土”中的“可怜”是可叹意,并非同情。) 13、第一个“六国”指六个国家。第二、三个“六国”指的是六国的统治者。 14、B (A“乎”第一句舒缓语气,第二句相当于“ 于”;C“ 而”第一句是顺承,第二句是转折;D“之”第一句是用于主谓之间,第二句是代词。B“夫”都解释为“那”。) 15、C (月亮有盈有虚,但始终没有消失。) 16、A、 (客人提到曹操这样的英雄,目的是抒发人生短暂的伤感。)
17、①陈列,摆放 ②稍微,略微 ③ 顷刻,不久 ④ 病重 ⑤ 皆,都 ⑥ 病愈 18、①妹妹只有一个儿子,何苦这样?②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
19、写母亲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孩子读书,表现了母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20、苦表现在:记诵的内容多;读书的时间长,还要忍受寒冷和病苦。乐表现在:在读书的过程中理解了母亲的苦心,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
文言文参考译文: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 抱着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父亲!”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 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她回答说:“ 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
庚戌年,外祖母病势严重。母亲侍候外祖母,所有病人吃的汤药、茶水、食物,母亲一定先尝过再给她吃。服侍四十昼夜,没有倦怠的样子。外祖母临死前,流着眼泪说:“ 女儿身体本来虚弱,现在为了服侍我,比哪个哥哥都劳累,真把你拖垮了。哪天我女婿回来,替我说:‘我死没有别的怨恨,只恨看不见我外孙成家立业’。希望你们好好教导他!”说完就死了。母亲万分哀伤,七天不饮不食。亲戚和邻里,当时人人夸她是孝女,到现在还是这样说的。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 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 是不快活。”“那么怎么能让娘高兴呢?”她说:“ 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
21、(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偃仰啸歌,冥然兀坐(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6)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22、能展开联想,隐含哲理并运用比喻、拟人之类修辞即可。如:冰---是我改变了水柔弱的形象。冰---禁不住阳光质问的美玉。书---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燕子---只有经过艰苦的跋涉,春天才会在身边。柳枝---即使把我倒着插,我照样能长成大树。 23、山东人请人吃饭的规矩是不能( 会)破的。( 或:谁也不能坏了山东人请人吃饭的规矩。或:山东人受孔孟影响请人吃饭规矩特多。)
[写作指导]
“感悟自然”这个话题是相当宽泛的。面对无垠的大千世界,无限的万千景象,不能茫然无措,这就需要写作时化虚为实,化大为小。“ 感悟自然”的“ 文眼”是“ 感悟”,要避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客观“再现”。如果只是写出自然事物的表面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主观体验及心灵思索联系起来,作文也就失去了灵魂,严格说来就脱离了文题的要求。要在作文中与读者产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就要求作者善于体验自身经历,将心中的感动饱蘸于笔端,流泻于笔下,这样做,才能将“ 感悟自然”之情具体化,形象化。
这个话题决定了最容易写成借物抒情的记叙文。写作时,首先要在眼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并且在自然万物中加入你的情感体验。例如:登上高山绝顶,感悟“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襟怀;面对茫茫大海,感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襟怀;望星空,感悟宇宙广阔深邃;听虫鸣,感悟生命之多彩。其次,通过讲述动人的故事,感悟一段道理,对本题特别适合。对于中学生来说,用一个曲折的故事作为载体,写出一段感情,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很好的例子。再次,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情怀。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展开议论和抒情。关于“感悟”的内容,可以见于篇末点题,也可散见于篇中。切忌写成纯粹的议论文,那样是不易把握的。全篇议论,反而令人厌烦。
总之,我们“感悟自然”,一定要突出一个“ 悟”字,借助具体的物象,抒发真情实感,不要无病呻吟,装腔作势,应有较深的意蕴,给人一定的启迪。这样,你的文章才能成功。
[作文例文]
一棵树的命运
在远离城市的一个乡村外的小河边,有一排参天大树。它们是毛白杨树。这些杨树约有三十年的树龄,棵棵高大,挺直,粗壮。
毛白杨生长比较缓慢,现在已没有人愿意种植了,所以,这排高大的白杨树特别惹人注目。它们站立在河边,树形优美,树冠如宝塔般。用报刊上常用的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站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排毛白杨共有十四棵。经过一年年风霜雨露的洗礼,卓然屹立。夏日里,它们给下地干活的农民们提供纳凉的场所,给孩子们提供了游戏的天地。小鸟在它们的肩头做窝,鸣蝉在它们的身上高唱。它们生活得自由自在。
这一年的春天,来了几位大肚的官员。他们对着这排树指指点点,兴奋地讨论着。树们不知道这些人什么来头,只隐约听说“ 大树进城”“ 美化环境”“ 政绩形象”什么的。这些人走后,第二天,来了更多的人。他们带来了很多车,有吊车,有大卡车,有挖掘车。原来,这些大树要被移栽到大城市里。
不知大树们是如何想的,但它们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用了好几天的时间,大树们一棵棵被剪去树冠,只留下几根大的枝叉,带着脚下一坨泥土,被吊车给装上了大卡车,运进了城里。
但是,只有一棵例外。本来,站成一排时,还不很明显。随着一棵棵树被移走,这棵树的“披风”状就显露出来了。它下部的树干也是高大挺直的,可是上部的树冠就像微风中的芦苇一样,向一个方向斜逸而去。就因为这个原因,它成了唯一被留了下来。
面对这棵大树,我沉思起来:它因为形象不端正,不符合人类的审美观点,而没有与同伴们一起进到城里的花花世界。这,到底是不幸还是幸运呢?一时,我还真不好下结论。那么,人呢?是不是也与此类似?
到了后来,听说移栽到城里的那十三棵大树全都死掉了。这时,我才最终找到了答案。
[简评]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本文通过一棵树与另外十三棵树的被遗弃与移栽的对比,揭示了一个主题:命运是难测的,好与坏是相互转化的。这个观点,虽然作者没有直接表达,但通过作者的叙述,还是能很容易看出来的。作者面对“ 大树进城”这样的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得到人生的感悟与启迪,难能可贵。语言朴实,详略得当。本文之所以得高分,主要在于主题的深刻与见解的独到。
23、筛选主要信息,将下列文字整合成一个单句,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20字。
山东人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很深,请人吃饭不论是家宴、工作宴还是亲朋好友聚会都是很讲究规矩的,谁是主宾,谁是副主宾,谁个主陪,谁个副主陪,谁个一陪二陪……座次井然;谁个先敬酒,谁个后敬酒有条不紊,谁也不能坏了规矩。
22、仿照下面例子,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枝”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
例如: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1) 。
(2) 。
2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出下列语句的空缺。(任选三处)
(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借书满架,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4)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 。
(6)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 。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组是( )
A、杜牧(803 - 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晚唐诗的杰出代表人物。杜牧在文章语言方面继承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使用散体笔调,笔锋犀利,明白晓畅。他还把散文的笔法、句式引进赋里,写出像《阿房宫赋》那样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的新体“散赋”,对宋代赋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C、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D、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著作《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全书由庄子本人创作,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B、潜泉印泥产品行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它是轻工业部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轻工业部出口创汇企业。
C、雅典奥运会上,七名大力士因服用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加比赛。
D、雨果和巴尔扎克具有不同的写作风格,然而他们有着很深的友谊。在共同的创作生活中,他们成为至交的朋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