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0080  430088  430094  430098  430104  430106  430110  430116  430118  430124  430130  430134  430136  430140  430146  430148  430154  430158  430160  430164  430166  430170  430172  430174  430175  430176  430178  430179  430180  430182  430184  430188  430190  430194  430196  430200  430206  430208  430214  430218  430220  430224  430230  430236  430238  430244  430248  430250  430256  430260  430266  430274  447348 

  (1)明辨关系。从话题内容看,“改变自我与改变世界”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辩证地对待,辩证地分析,在写作中不能失之偏颇。

  (2)联系实际。从材料提示语看,与故事中类似或相反的情况很多,在写作时,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有物,不能脱离实际,空发议论。

  (3)形式灵活。从写作要求看,文体自定,形式灵活。若写成议论文,重在旨意;若写成散文,重在情趣;若写成小说,重在形象。

总之,要从作文的发展等级着眼,要从构思谋篇的主意运筹,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入笔,以形创新,以意制胜。

例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夜幕低垂,在绝世独立的铁轨旁,总会看到一个落寞徘徊的身影,他有一张苍白的脸,一双流离失所的眼睛。他是为了躲避世事而离群索居的才华横溢的诗人 海子。

在一个黄昏,我试图接近他。

“海子 ”在他面前,我似乎也可以感到自己声音的飘忽与流离。他轻轻地回头,干涸的双眼没有任何神采。

“为什么你要过那种离群索居的日子?你完全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文学流派,过你应该过的、正常的生活啊!”

他不语,目光飘向了铁轨延伸的方向。

“为什么你不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听到这句话,双唇有一丝颤动,轻轻开启:“这个世界不符合我的梦想,我不适合生活在这里,生活在这样丑恶的世俗的地方。”

“不,不是这个世界丑恶,是你抱了太多的希望,是你体内超脱冷漠的个性。你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视角,改变自己的想法,积极地适应这个世界,真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啊!”

“为什么?为什么是我适应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束缚了我的梦想,让我的双眼变得世欲,我要改变它,我要用我的诗,用我的生命改变它!”海子拉着自己蓬乱的头发,有些失控地吼道。

“海子,你无力改变这个世界,况且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温情的,就算你用尽生命吧,也只是一个沉沦的过程,你只需要改变一下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不朽的诗人,海子!”

“这铁轨不知道延伸到何处……”

“海子!”

“该得到的没有得到,该失去的早已失去……”

“海子!”

最后,海子还是带着梦呓般的语言追寻着铁轨的方向,走出了我的视线。

很久没有再见他。

一个月后,我在报上看到他卧轨自杀的消息。

他终于让自己挣扎的状态凝固成一种静止。

海子,不知你是否找到了符合自己梦想的地方,但是你需要对自我进行一点点改变,就可以地真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点评:

以海子诗句为题、引人注目,起笔姿态高昂。

海子形象出现,性格突出。

假设开始。

我的感觉合乎情理。

“我”与“海子”的对话说明“自我”与“环境”的关系,体现“我”对人生的态度应该是真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既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努力适应环境,正所谓“适者生存”。

“我”挽救不了“海子”沉沦的心态,只能让他随风去。

回到现实

提出疑问,点明题旨。

总评:作者选取了诗人海子的故事来谋篇布局,可见其心思的巧妙。作者假想了一段与海子的对话,借海子的遭遇来表现“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切合话题。并且借用海子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来做标题,在文章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了这句诗,既巧妙地贯穿了全文,又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很富有启发性。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2)(粤教版必修2)

试题详情

3.(1)在引起学生兴趣方面与语文、文学有较大差异(远远不能像语文、文学那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2)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要考虑如何使语文课具有趣味性/改革语文课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势在必行)。

试题详情

 (2)健康是福,珍重一生。

2.世贸组织最不发达国家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了一项经济合作发展规划。这一规划是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目的是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对该计划的通过表示欢迎。 点拨:此题考查句式变换中的长短变换。先确定长句主干,而后将之提取出来,剩余的修饰内部适当调整(可以时间为序),可加上相应的指代性词语,从而使句意达到连贯。但要注意一定不可改变原意。

试题详情

4.A、D 点拨:B项拔高题旨。C项对人类作者持批判的态度。E项主旨偏离。

试题详情

3. 表达了作者对掘净烧光的红柳的无限怀念和对人为破坏所造成的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的忧虑。收束全文,表明主旨:人类应保护自然环境。

试题详情

2.(1)生动形象地(或“运用拟人手法”)说明红柳具有顽强的抗拒恶劣环境的生命力。

 (2)行动形象地(或“运用比喻手法”)说明红柳具有强大的根系和固住流沙的伟力。

试题详情

3.(1)白居易 凭轩涕泗流。

 (2)婉约与豪放(不可颠倒)今宵酒醒何处

 (3)老聃(老子、李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试题详情

③句中“固”乘机,“窃”私下里。④“用齐”是“用于齐”的省略,“何以”介宾前置句式。⑤“且”将要,“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是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式。“子”对人的敬称,可译为“您”。

2.(1)首句中的“天涯”即落日的地方。第二句中的“天涯”则是游子寻望故乡的方向。

 (2)“碧山”的阻隔,“暮云”的遮拦,都是自然的景物。无辜的景物,却招来诗人的钝 恨,从理性看,这是无理的(重点是对“恨”字的赏析);从诗性看,却真切地流露出诗人非常强烈的思乡之情,这就是诗句的巧妙之处。 点拨:据题旨解答“无理”与“妙”的原因。抓住关键字眼:恨。

试题详情

4.D 点拨:“教子无方”之说于文中无据。

试题详情

3.B 点拨:②句是不解之问,③句是肯定政绩。⑥句是百姓爱戴狄仁杰之举。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