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0089  430097  430103  430107  430113  430115  430119  430125  430127  430133  430139  430143  430145  430149  430155  430157  430163  430167  430169  430173  430175  430179  430181  430183  430184  430185  430187  430188  430189  430191  430193  430197  430199  430203  430205  430209  430215  430217  430223  430227  430229  430233  430239  430245  430247  430253  430257  430259  430265  430269  430275  430283  447348 

20. 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6分)

   第一题:风景这边独好,         。

       心随流水去,         。

   第二题:李广射石强强硬硬,           。

试题详情

19.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为“天文学”下一个科学定义。(不起过40字)(3分)

     天文学也是物理。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

试题详情

18.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句子,组成意味相同的排比句。(6分)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        ;

        ,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人生是伟大的,         。

试题详情

1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在文章中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借古代文人的名句描绘了自己精神成长的轨迹。

   B. 作者认为,《古诗十九首》神秘而有意味,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具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

   C. 作者认为,李后主的悲剧是欲望太强而力量太弱,曹操的悲剧是力量太强而欲望太弱。

   D. “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这里的“人生缺憾”主要是指人生的短暂和各种不幸。

   E. 本文语言典雅,思想深刻,能引导读者对生活对人生作深层思考,给其深刻的启迪。

试题详情

16. 文章的题目是“关于精神”,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人生应具备怎样的精神?(3分)

试题详情

15. 作者欣赏李后主、苏轼和曹操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9分)

试题详情

关于精神  李书磊

初夏季节,日里夜里总传来孤单而嘹亮的鹧鸪声。“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鹧鸪在中国古诗中是感伤的象征,声声鹧鸪曾唤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认真追究起来,中国古典文学对我产生过最深刻影响的精神不是别的,而是感伤。喜或者怒最多只及人心而已,感伤却能彻骨。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诗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的《红楼梦》,至少在初涉人生的少年时代,是这以一贯之的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

当然,最使我倾心的还是那不知出处的《古诗十九首》。唯其不知出处,那些文字才更显得神秘而有意味。“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人生苦短、天地苍茫的痛楚不断地袭上心头,使那无所依凭的凄凉与空虚挥之不去。教科书里说《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人生的自觉”,我觉得这断语下得贴切。好像是过去的人们一直都没心没肺却也兴致勃勃地存在着,去打仗,去婚嫁,去种去收,去生去死,至此才猛地恍然大悟,发现了人的真实处境,不禁悲从中来。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后世的感伤文人我最喜欢的有两位,一是李后主,一是秦少游。他们把《古诗十九首》那种无缘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世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李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秦词“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这同样美丽的句子正可以互相印证。我们看出这种感伤既是他们对人世的控诉又是他们在人世的寄托。他们玩味甚至珍惜这种感伤就像珍惜与生俱来的病痛。感伤的文人对人世必有的丢失总是耿耿于怀,对人生必有的缺憾不能报之以坦然;然而他们不安于生命的定数又无可奈何,他们对世界有太强的欲望却只有太弱的力量,他们既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自己。这正可以说是一种孱弱和病态,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却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我那时候对感伤一派真是入迷得很。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因为生命个体所秉承的趋向健康的自然机缘,我的这种感伤病在某一天霍然而愈。我对李后主和秦少游再也没有那样强烈的共鸣了。我转换了兴趣,竟喜爱起了苏东坡的达观。苏东坡无论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心情的平和,都能欣赏身边的风景。他在赤壁赏月,在西湖种柳,一派诗心;贬谪黄州也能“长江绕郭知鱼美”,贬谪惠州也能“日啖荔枝三百颗”,对生命的喜悦甚至表露出这样直接的口腹之快。他放弃了对生命的无限欲望,放弃了那种“非如何不可”的悲剧感,随遇而安,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伤害他。他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生机的充盈。他知道怎样在这大不如意的人世间保护自己。这种自我保护的心情被后人誉为“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同样在诸种坎坷中保护了我,使我平安度过了生于人世难免的一次次危机。

然而,到了今天。我在这青春将逝的而立之年,夜半醒来我突然感到一种大惶恐。我要一直这样平庸而快乐地活下去,直到暮年。在这青春将逝的时候我突然对青春有了一种强烈的留恋,突然生出一种要抓住青春、抓住生活的强烈冲动,我不要感伤带我去唤醒那占有的欲望,不要达观但要保持那种顽强的力量。我发现我内心真正向往的乃是那种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那种对人类悲剧命运了悟之后的承担。我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也是一种感伤吗?这是英雄的感伤,这是苍凉。这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屈服,但这是竭尽人力之后的屈服,这种屈服中包含着人类不可折辱的尊严。我从中受到了莫大的感动,我想我要记下并且记住这壮年的感动。

14. 文章中说“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句中“有毒”和“甜蜜”该怎么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试题详情

13. 名句默写。(5分)

  (1)桑之未落,      。

  (2)         ,恐美人之迟暮。

  (3)        ,口如含朱丹。         ,精妙世无双。

  (4)       ,水不厌深。

试题详情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工部、虞观察、王奉常、钱宗伯、吴吏部都是用姓加官职名作人的称谓。

  B. 横云、予园、乐郊、拂水、竹亭都是张南垣园林建筑的代表作。

  C. 张南垣是华亭人,因为移居到了秀州,所以又是秀州人。

  D. 黄一峰、吴仲圭等人都夸赞张南垣的园林艺术是深知绘画的构图和布局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