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0287  430295  430301  430305  430311  430313  430317  430323  430325  430331  430337  430341  430343  430347  430353  430355  430361  430365  430367  430371  430373  430377  430379  430381  430382  430383  430385  430386  430387  430389  430391  430395  430397  430401  430403  430407  430413  430415  430421  430425  430427  430431  430437  430443  430445  430451  430455  430457  430463  430467  430473  430481  447348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撕破   厮打   具乐部   具体而微    B.题纲   提携   孵化器   腐化侵蚀

C.煎熬   剪裁   葡萄藤   腾云驾雾    D.赋予   付与   暴发户   山洪爆发

解析:A项中的“具乐部”应为“俱乐部”;B项中的“题纲”应为“提纲”;D项中的“山洪爆发”应为“山洪暴发”。

答案:C

试题详情

4.根据上下文内容填空。

(1)……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_________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_________去。它亲热地叫着,_________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_________。别人赶它走,用脚_________,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_________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_________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2)……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_________,竹篱笆换成了_________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_________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

解析:用词生动形象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题(1)动词的恰当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狗和这位艺术家的关系以及小狗的悲惨遭遇。题(2)通过填写重点词语,可体会作者的感情。

答案:(1)跑  奔  扑到  抚摸  踢  打断拖着

(2)衰草  无缝  高高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试题详情

3.下列句子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B.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C.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D.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解析:A项中“她笑了”是陈述语气,应把叹号改为句号。

答案:A

试题详情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隔壁   揪出   厌倦   胆战心惊    B.乘凉   作揖   叱骂   绿草如荫

C.煎熬   包袱   创伤   逆来顺受    D.歉意   堕落   蛀虫   坛坛罐罐

解析:B项中“绿草如荫”的“荫”应改为“茵”。

答案:B

试题详情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   )    劫(   )    绿草如(   )    拍(   )

(   )    解(   )    舔舐(   )      篱笆(   )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

答案:yī  hào  yīn  shè  lìn  pōu  tiǎn shì  lí ba

试题详情

4.在文中,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是怎样的?

解析:涉及的第一类人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还提到了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些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些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些是请愿的群众。第二类人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第三类人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明确了这三类人,再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试题详情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选出表达效果较好的一项(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①一字一顿,强调刘和珍的请愿是欣然前往的,人物形象鲜明。③先说果,后说因,突出反动派杀害爱国青年的手段的野蛮和凶残,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的暴行。

答案:C

试题详情

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五次提到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对这种写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和珍的“微笑”“温和”反衬反动派杀害这样的青年的手段的野蛮和凶残,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的暴行。

B.刘和珍是个和蔼可亲的青年,反动派说这样的青年是个“暴徒”更显示了他们的阴险恶毒。

C.刘和珍“微笑”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反复提起,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怀念之情。

D.鲁迅不赞成“徒手”的请愿,刘和珍的“微笑”更说明对反对派不能“温和”。

解析:D项,刘和珍的“微笑”不能说明对反对派温和还是不温和。

答案:D

试题详情

1.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伟绩”和“武功”是反语,这句话既揭露了段政府的暴行与中外反动派的屠戮一脉相承,又指出了这次暴行是空前的。)

B.“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用“煤的形成”作比喻,说明请愿不属于革命斗争的范畴,为此而牺牲没有意义,表明作者不赞成徒手请愿。)

C.“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把“我”失去战友的苦痛,把对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的深深体味公之于世,以揭露敌人,控诉社会的黑暗。)

D.“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直接面对反对派统治下的血腥屠杀,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解析:B项,作者是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总结教训,并不是说爱国青年的牺牲没有意义。

答案:B

试题详情

5.理解文中有关成语的意义。

(1)长歌当哭:

答案:长歌当哭:用赋诗写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悲愤和不满。长歌,引吭高歌,引申为写诗和文章。当,当做。

(2)桀骜不驯:

答案:桀骜不驯:性情暴烈,倔强,不服管教。

(3)惊心动魄:

答案: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殒身不恤:

答案: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