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_______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②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_______了。
③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_______ 。
A.荒僻 取消 惭愧 B.荒僻 取缔 愧怍
C.偏僻 取缔 愧怍 D.偏僻 取消 惭愧
[解析]选B。“荒僻”是指荒凉偏僻,与“偏僻”比较,更适合句意。“取缔”是指明令取消或禁止。“取消”是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惭愧”是指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多用于口语。“愧怍”是指惭愧,常用于书面语。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费用 浪废 冲耳不闻 入不敷出
B.凑合 谛听 扬长而去 言简意赅
C.肿胀 涨潮 计日成功 自暴自弃
D.恪守 惶乱 义不容辞 按步就班
[解析]选B。A项,废-费,冲-充;C项,成-程;D项,惶-慌,步-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蹬车(dēnɡ) 惶恐(huānɡ) 田螺(luó)
B.夜盲(mánɡ) 塌败(tān) 闲聊(liáo)
C.取缔(tí) 边缘(yuán) 伛偻(yǔ)
D.翳蔽(yì) 骷髅(kū lóu) 愧怍(zuò)
[解析]选D。A项,“惶”应读huánɡ;B项,“塌”应读tā;C项,“缔”应读dì。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楚国人多。
(2)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士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
|
|||||||||||||||
|
|||||||||||||||
|
|||||||||||||||
|
|||||||||||||||
|
|||||||||||||||
|
|||||||||||||||
|
|||||||||||||||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毛遂是一个不但胆识超群、辩才出众,而且能主动请缨,善于抓住施展才华机会的人。
B.毛遂终于赢得了同行的信服,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当其他人一筹莫展时,只有毛遂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凭才华逼迫楚王接受合纵。
C.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纵的盟约,主要是以赵国的实力为后盾,有类似于“城下之盟”的意味。
D.毛遂与楚王较理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之以利害,在外交场合真是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
[解析]选C。主要凭勇气和不怕死的精神,由“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可以看出。
9.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
B.毛遂按剑而前曰
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D.三战而辱王之先人
[解析]选A。B.前:名词作动词,上前。C.臣:名词使动用法,使……称臣。D.辱:名词使动用法,使……羞辱。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毛遂比至楚 比:等到
B.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历阶:不停地连续登阶
C.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奋:振作、发扬
D.而王弗知恶焉 恶:憎恨
[解析]选D。恶:羞愧。
6.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B.失其所与,不知
C.夫晋,何厌之有 D.以乱易整,不武
[解析]选C。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张翼德退曹军与烛之武退秦师,同是退敌,却各有不同。比较二者特点,请撰写一副对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勇吓曹贼张翼德 智退秦师烛之武
(2)张翼德三声喝破怯人胆 烛之武数言扭转霸主心
(3)张翼德怒吼退雄兵 烛之武妙论动君心
(4)猛张飞长坂桥三声大喝退曹军,靠的是勇 智之武氾南营一番妙语却秦师,凭的是谋(任选其一即可)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选C。A.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D.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4.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伯说,与郑人盟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晋军函陵
C.夜,缒而出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解析]选B。均为名词作动词。A.名词作状语;C.名词作状语;D.动词作名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