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0334  430342  430348  430352  430358  430360  430364  430370  430372  430378  430384  430388  430390  430394  430400  430402  430408  430412  430414  430418  430420  430424  430426  430428  430429  430430  430432  430433  430434  430436  430438  430442  430444  430448  430450  430454  430460  430462  430468  430472  430474  430478  430484  430490  430492  430498  430502  430504  430510  430514  430520  430528  447348 

3.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剖析:作者在这段话里把都江堰的文明称作是一种“灵动的生活”,指的是都江堰直到现在依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一直延续下去。之所以将都江堰比喻为一位“乡间母亲”,是因为她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地奉献。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都江堰的本质特征:它像一位母亲一样滋润着濡养着中华民族。

试题详情

2.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剖析:长城的美在于规模的宏大、气势的雄伟,给人一种巨大的惊悸,但时过境迁,它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却直到现在依然造福人类,给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滋润濡养了天府之国,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它的美是长久的。所以说都江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试题详情

1.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剖析:这是本文的开篇一句,起笔突兀峻急,评价热烈精警,不只引起人们迫切读完下文的渴望,其更大的巧妙在于有效地规范着作者的思想沿着思维的河床流淌,不动声色而又举重若轻地确立了本文整体的文路。可以说做到了言简意赅。

试题详情

2.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馆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句段剖析

试题详情

1.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试题详情

2.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明珠。

试题详情

1.余秋雨(1946-  ),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代表作:《笛声何处》《一个王朝的背影》《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山居笔记》《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出走十五年》等。

试题详情

3.近义词

掩埋·湮没

   都是动词。“掩埋”指用泥土等盖在上面;如:掩埋尸体。“湮没”指埋没,侧重抽象。如:湮没无闻。

陡然·突然·徒然

   都是副词。“陡然”与“突然”同义,但常用于书面语。如:陡然醒悟。“突然”指在短促时间内发生,出乎意外。如:突然袭击。“徒然”意为:(1)白白地,不起作用。如:徒然耗费精力。(2)仅仅,只是。如:如果那么办,徒然有利于对手。

试题详情

2.相关成语

风调雨顺:指风雨适合农时。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试题详情

1.重点词

劲厉:文中形容狂风凛冽,刮得正猛。

濡养:滋养。

遴选:选拔。

圭臬: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多用于书面语。

衮衮:连续不断,众多。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