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剖析:这句交代看似闲笔,却自有深意。作者借枇杷树流露出对亡妻的悼念之情,其意可哀,其情可感,读此一语便让人潸然泪下。用“亭亭”一词描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的样子,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这个中国古文中著名的结尾,在平淡中包含几许凄恻,读来令人感伤不已。换了别人,也许还要回忆一番当年妻子在庭中植枇杷之情、之景,归有光把这些笔墨全省去了,在平淡、干净的文字中让人感到他内敛的深情。这个结尾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4.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剖析:写妻子归宁后,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想来他的妻子还应向小妹们解释“何谓阁子”的,然而就写到这儿,不写了。写出来,就失去了大半的意味,只写半句,反而使闺阁姐妹们的闲话神情鲜明地显映出来。古人所说的“花开一半,月留半圆,缘尽半分”,包含的也就是这种含蓄之美。表面看来,这一句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柔密无间的生活。
3.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剖析:这几句描写了夫妻融洽恩爱的情景。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再说,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这句话叙述的情景,使我们想起了苏东坡在《江城子》一词中对亡妻的怀念:“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这两者何其相似!作者所记的也是日常生活小景,无需再加叙述,读者自然会通过想象去补充作者未说出来的情感,让人感觉亲切而沉痛。这正是作者创作上的高明之处。
2.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剖析:此句写出了祖母对自己的深切期望。一个持笏动作,一句满含期待的话,表达了老人“望子成龙”的复杂心态,希望孙儿取得功名,荣宗耀祖,这无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过一个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这几句描写充满了生活气息,纡徐平淡却又感人肺腑,祖孙之情溢于言表。作者即事如此善于从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
1.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剖析: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的美好画面,将自己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了。作者善于用叠字来摹声、绘景、状物,以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珊珊”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句段剖析
2.《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1.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在文学上,造诣很深。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著作辑为《震川先生全集》,共四十卷。
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中《项脊轩志》可为代表。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疑问句)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前,名词作状语,从前面。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多,形容词作动词,有许多)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朝,名词作动词,上朝)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