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根据上下文意,续写句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邹东涛认为,人才分为四种:
一是“一”字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知识面虽然比较宽,但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二是“1”字型人才,________①______
三是“T”字型人才,这种人才虽然知识面比较宽,但是不能冒尖,缺乏创新。
四是“十”字型人才,________②______
[答案] ①这种人才在掌握某一项专业知识方面虽然比较深,但知识面太窄。
②这种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敢于出头、冒尖,有创新意识。(这是一道好题目,新颖别致。其实质是在考查考生的仿写能力。仿写时既要分析例句的特点,也要注意字母符号的象征意义及其规律,这样可以将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完美结合。)
18.2008年的两会上,有代表提出尽快定出我国国花的提案。国花是指以自己国内特别著名的花作为国家表征的花,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历年来,人们对是将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作为国花,还是将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花作为国花这一问题争论不休。牡丹因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代表了繁荣富强的物质文明,也是世俗的爱物。梅花具有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人们喜爱梅花凌寒独放,强领春色、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冰清玉洁、暗香浮动的高洁品质,视其为国魂。历来被更为敏感的知识分子所喜爱,为雅士所钟情。
为了调和两种观点,现在有人提出了一国两花的方案,将牡丹、梅花同任国花,请你为此种观点提出理由。要求:包含欣赏地域、欣赏阶层、象征意义三方面的内容,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国两花,一南一北,雅俗共赏,有广泛的代表性,牡丹体现国色,代表物质文明;梅花体现国魂,代表精神文明。(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考生应提炼所给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把牡丹和梅花的象征意义以及欣赏地域、欣赏阶层等信息摘录出来,再有机地组织成一段话。)
17.根据下列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材料中“拼”的含义。(15字以内)
眼下,“拼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例如,刚毕业的陈明就和两个同班同学“拼房”--1500元人民币的房租分成三份,每人都能省下一大笔钱。
“拼生活”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卡”--一起到商场买东西,优惠卡、购物返券各取所需,赚商家的钱;“拼杂志”--你买《ELLE》,我买《瑞丽》,交换着看……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拼”在这里的含义。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节约用度而合伙进行某事。(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完成这类题必须全面把握材料而且要重视题干中要求的重点,分析发现其共同点:每个人把钱合在一起干事情能够节约用度。不要答成“团结就是力量”,原材料并非谈“团结”,也没有触及“力量”;也不能答“享受生活的一种智慧”,这只是看到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得出的自己的理解,忽略了题干要求解释“拼”的含义;还有的考生答“用最少的钱换取最多的服务”缺乏对象,并且没出现“拼”这一重点。)
16.同为怀古,从抒情角度看,二者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许作以事入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马作则直接从吊古之情出发,语迫情急,直抒胸臆。
15.《金陵怀古》描绘了哪些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用松楸荒冢、禾黍残宫、石燕拂云、江豚吹浪等画面,抒发了对风云变幻、王朝兴替的感慨。
12.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比手法在诗中用得很多,如颔联和颈联,运用对比,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跳跃。“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两相对照,意义丰富,耐人寻味。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妻子莫愁,对比鲜明,意义深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