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1115  431123  431129  431133  431139  431141  431145  431151  431153  431159  431165  431169  431171  431175  431181  431183  431189  431193  431195  431199  431201  431205  431207  431209  431210  431211  431213  431214  431215  431217  431219  431223  431225  431229  431231  431235  431241  431243  431249  431253  431255  431259  431265  431271  431273  431279  431283  431285  431291  431295  431301  431309  447348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以地事秦,                      ,火不灭。

(2)                     ,其孰能讥之乎?

(3)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答案:(1)犹抱薪救火,薪不尽;(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诲矣;(3)海不厌深,天下归心。

解析:注意平时学习中对古诗文的积累。

空中鸟语

郭枫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的语言吧!

③鸟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④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在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聆听两只鸟在我头项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的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

⑤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开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有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都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呢?

⑥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候,高照在千山之处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上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里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嘚嘚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⑦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还要做些什么呢?

⑨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试题详情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克说吴起“贪而好色”,是指吴起贪图功名,而不是指贪求财富。

B.司马迁笔下的吴起性格鲜明,既善于带兵、用兵,又“刻暴少恩”终于命丧楚国。

C.鲁人对吴起的恶言攻击,完全是嫉贤妒能,眼红他的赫赫战功,因而无中生有。鲁君“谢吴起”,实际上是担心他功高震主。

D.吴起最后“走之王尸而伏之”,足见其智谋过人,临死还不忘借他人之手为自己复仇。

答案:C

解析:鲁人之言并非无中生有,鲁君“谢吴起”也是考虑到鲁国的实际情况。

第Ⅱ卷(共80分)

试题详情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起为人猜忍、寡情薄义的一组是(   )

①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   ②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④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⑤ 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⑥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A.②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④⑥

答案:C

解析:③讲吴起深得士心;⑥言太子之事。

试题详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杀其妻,以明不齐也    蹇叔之子

B.往年吴公吮父        吴公今又吮

C.起杀妻求将         敛赀财送其行

D.诸侯患楚强         吴起走王尸而伏之

答案:C

解析:两个“以”均为连词,表目的,可翻译为“来”。A.亲附;参加。B.代词,前指儿子;后指父亲。D.助词,的;动词,到。

试题详情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欲吴起     任命……为将。     B.吴起于是欲名   成就。

C.鲁君疑之,吴   辞退。         D.卒母闻而哭    代词,代母之子。

答案:D

解析:“之”代这件事。

试题详情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底泥土中蕴藏的非化石能源储量丰富,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B.海底能源总储量约为已探明的化石燃料总储量的两倍,不是定论。

C.开采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和物会引起环境变化,有可能造成灾害。

D.多种物理条件的共同作用,是产生海底非化石能源的根本原因。

答案:D

解析:非化石能源是深海细菌因海水高压与海水低温的共同作用而形成,说“多种物理条件”言过其实。

吴起者,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义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吴起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试题详情

9、对第3段中“双向研究”所包含的内容,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

A.海底能源开发的可行性与风险性研究。   B.海底能源开发前景与开发利用研究。

C.海底能源开发理论与开发实践的研究。   D.海底能源开发技术与开发风险的研究。

答案:D

解析:“单项研究”即开发技术,还必须考虑开发风险问题,见第3段首句。

试题详情

8、对第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认为目前还没有弄清楚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和物的储量、稳定性及分布情况。

B.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甲烷的气水混合物的样品研究,还没有解决海底能源的实质问题。

C.科学家们认为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很难开采和利用蕴藏在海底沉积物中的非化石能源。

D.科学家们看到了海底非化石能源的巨大应用前景,也看到了开采这种能源的巨大风险。

答案:C

解析:从该句的上下两句看,不盲目乐观是因为技术条件不够。

试题详情

7、对第1段中“能源资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源资源,是由于深海细菌的作用,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生成的储量丰富的非化石能源。

B.能源资源,是蕴藏在海底泥土中,储量巨大,尚待开发的冰晶状的甲烷的气水混合能源。

C.能源资源,是深海细菌与高压低温的共同作用,数千年前形成的丰富的气水混合物的沉积物。

D.能源资源,是距海平面500米-3000米的海底冰晶状能源,即甲烷气水混合物的沉积物。

答案:B

解析:A.项未揭示本质特点;C.项“数千年前形成”与原文“经数千年积累而生成”,相差数千年,不可相提并论;D.项“沉积物”不等于能源资源,见第1段末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