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且互不相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t1=15 s,则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t0-t1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
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C.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
D.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 B(g)+2C(g);ΔH=-50a kJ·mol-1
19. “亮菌甲素”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它是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几乎不溶于水,可用辅料丙二醇(C3H8O2)溶成注射剂用于临床。该药为利胆解痉药,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亮菌甲素”具有酚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最多能和
含3mol Br2的浓溴水反应
B.“亮菌甲素”的分子式为C12H10O5
C.1mol该物质最多能和6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亮菌甲素”能与含3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
18.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2AB3(g)”的ΔH>0
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D.根据图④,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17.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证明SO2水溶液具有弱酸性 |
B |
向少量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AgNO3、足量稀HNO3和NaNO2溶液 |
验证火柴头含有氯元素 |
C |
在淀粉-KI溶液中滴加少量市售食盐配置的溶液 |
真假碘盐的鉴别 |
D |
在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的溶液中,滴加稀H2SO4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 |
检验Fe(NO3)2试样是否变质 |
15.25℃时有三瓶溶液:pH=3的盐酸、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等体积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pH=3醋酸溶液的体积大于pH=3盐酸的体积
B.等体积pH=3盐酸和pH=3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相同的锌粒,盐酸中锌粒先反应完
C.当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到pH=7的溶液时,该溶液中 c(Na+)大于c(CH3COO-)
D.25℃时pH=3的盐酸、pH=3的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均为10-11mol/L
14.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
选项 |
W |
X |
A |
盐酸 |
Na2CO3溶液 |
B |
Cl2 |
Fe |
C |
CO2 |
Ca(OH)2溶液 |
D |
NaOH溶液 |
AlCl3溶液 |
13.肾上激素是化学信使,随着血液走到身体各处,促使细胞发生变化。它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有关肾上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9H12NO3
B.该分子中至少有9个原子共平面
C.可以发生加成、氧化、消去、加聚反应
D.可以和NaOH溶液、Na2CO3溶液反应,也可以和盐酸反应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食醋中总酸含量时,水洗后的碱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B.制备阿司匹林时,有少量的副产物(聚合物),可用水来提纯阿司匹林
C.在实验室做实验时,苯酚不慎粘在手上,马上用酒精擦拭。
D.用纸层析法来分离Fe3+、Cu2+,点样时样点应尽可能大,以使分离现象更加明显
11.下列粒子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氢硫酸的K1、K2均比碳酸的小,则NaHS溶液中:c(Na+)>c(HS-)>c(H+)>c(OH-)
B.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H4Cl和NH3·H2O混合溶液pH>7。则在pH=7的NH4Cl和NH3·H2O混合溶液中:c(NH4+)>c(NH3·H2O)
C.Na2HPO4溶液中:c(H+) + c(H2PO4-) + 2c(H3PO4) == c(PO43-) + c(OH-)
D.5mL0.1mol/LAgNO3溶液和1mL 0.1mol/LAlCl3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
c(NO3-)>c(Ag+)>c(Al3+)>c(Cl-)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