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课文(出处) |
中心思想 |
作者(流派、国籍) |
代表作品 |
作品特色及课文重点 |
牲畜林--《卡尔维诺文集》 |
以平实但又调侃幽默的语言描写了意大利农民同入侵的德国纳粹士兵抗争的心态,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
卡尔维诺(意大利) |
《看不见的城市》 《意大利童话》 |
既似现实中的童话,又像童话中的现实,把西方世界中人丧失自我本质的境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文:掌握文章的情节和“延误”的作用;分析朱阿的形象和他出场的典型背景 |
半张纸 |
以几乎白描的手法介绍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幸福美满-孤独不幸悲伤-微笑)揭示主人公乐观积极、充满朝气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诉我们,对过去的一切,美好的,应该珍惜;不幸的,任其随时光流逝,应把握现在,开拓美好未来。 |
斯特林堡(瑞典) |
《梦的戏剧》(欧洲表现主义的先锋)《红房间》《朱丽小姐》 |
以独特的表现方式,表达深刻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用平实的语言写生动的人和事。本文:理解半张纸的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
山羊兹拉特 |
通过卖羊未成的经历的叙述,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困难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体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和精炼概述。 |
艾萨克什维辛格(美国)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 |
长篇小说《卢布的魔术师》 |
“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拟人叙述的作用;理解主题。 |
礼拜二午睡时刻 |
通过一对母女去祭拜被当作小偷打死的亲人的经过,向我们展示出了母爱的执著以及神父的宽容,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中那固有的爱。 |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82年诺别尔文学奖) |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在拉丁美洲一起一场文学地震) |
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南美大陆的生命矛盾。 |
沙之书 |
通过一本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的圣书对“我”的影响,阐述了一种无限可能和无限延续的感觉,表明作者对世界的迷茫和未知世界的一种惶恐心理。 |
博尔赫斯(阿根廷,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作家们的作家,知识型作家) |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诗集,此地为奥运圣火传递地)《虚构集》(短篇小说集) |
作品文体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本文:沙之书的象征意义;故事情节的淡化;内心的描写。 |
骑桶者 |
用一种虚幻的手法写出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索求一铲煤而遭到驱赶的事实,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生活的艰难,表达作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 |
卡夫卡(奥地利,欧洲著名表现主义作家) |
《地洞》《变形记》《城堡》 |
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本文:理解为什么要骑?骑桶者的象征意义?理解课文主题。 |
课文(出处) |
中心思想 |
作者(流派、国籍) |
代表作品 |
作品特色及课文重点 |
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短篇小说选》 |
刻画了二战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通过他疲惫不堪的艰难逃难的遭遇,反映了法西斯发动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
海明威(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获得过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
《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迷惘的一代”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
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塑造了“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老人与海》);“冰山原理”(把东西藏起来,让读者去想)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人物形象;侧面表现战争。 |
墙上的斑点 |
描写了主人公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了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后来却发现,那个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一只蜗牛。 |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第一个是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
《海浪》《到灯塔去》《雅各布的房间》《达洛卫夫人》 |
其“小说就象一张蜘蛛网。也许只是极其轻微黏附着,然而它还是四只脚都黏在生活之上。”在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真实内在的看法。 |
炮兽--长篇小说《九三年》 |
通过描写一尊大炮滑脱的可怕场面,营造了阴惨、神秘、悲壮的氛围,塑造了失职后勇敢地挺身而出的炮队队长形象和严厉、冷峻、果断、对下属赏罚分明的将军朗特纳克的形象。 |
雨果(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
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美丑对比原则(对比在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中的作用) 浪漫主义手法 本文:人物及方法 |
安东诺夫卡苹果 |
以时间为顺序巧妙地安排四个生活场景:庄园兴盛时期、中等贵族生活、地主精神日趋衰落、小地主时代开始,揭示出俄国中等贵族阶级的日益衰落,他们的精神日趋颓废的现状,为地主阶级的没落唱了一首挽歌。 |
蒲宁(俄国,曾获得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出身贵族) |
《米佳的爱情》《三个卢布》《幽蝉小径》《巴黎》 |
继承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以课文为例展开分析) |
丹柯--《伊则吉尔老婆子》 |
用浪漫主义手法,刻画丹柯这一光辉形象。为了让族人走出黑暗,他献出自己的心,用那颗燃烧的心照亮了人们的前程,带领人们走出黑暗。高度赞扬了丹柯勇敢、坚定、无私无畏、敢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借丹柯这一形象表达了俄罗斯人民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
高尔基(苏联,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
《海燕之歌》《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 |
抑彼扬此,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运用想象、虚构现实中没有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其实隐含了一种象征意义,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本文:人物的象征意义,挖心的意义,作者的写作风格。 |
炼金术士 |
少年寻宝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每个人的财富都在自己身边,但要敢于去追求,这需要勇气、智慧、执着和经受艰难的考验。即使最终没能实现,而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它使你远离平庸和无为。 |
保罗·戈埃罗(巴西) |
《朝圣》 |
以理解自己为出发点,长于用朴素的语言,象征的手法来讲述富于意味的哲理。 |
娜塔莎--《战争与和平》 |
通过描写娜塔莎在参加舞会前的兴奋、激动与焦急的心情,舞会上相遇安德来公爵并双双埋下爱情的种子以及已经许配给安德来的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美男子阿那拖尔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的心理状况,塑造了一位纯真善良、渴望爱情与幸福,但又过于轻信、充满浪漫与幻想的贵族女孩形象。 |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
《战争与和平》(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安娜卡列尼娜》(第二部里程碑作品) 《复活》(世界文学不朽名著) |
对贵族生活的批判,道德自我修养的主张,擅长于心理分析。 关注“人民的思想” “娜塔莎”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经典的形象。 本文: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
素芭 |
通过刻画哑女素芭永恒孤寂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展示了素芭的不幸以及她与自然的和谐融合。长大后,由于自身的残疾,素芭被迫远嫁到加尔戈达,远离了她熟悉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孤寂之中,美丽、聪颖、内心丰富,充满爱心的善良女性素芭的遭遇让人同情。 |
泰戈尔(印度,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因《吉檀迦利》抒情诗集获奖。) |
《摩哈摩耶》(短篇小说) 《吉檀迦利》 《沉船》《戈拉》《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 |
诗歌--冥思闲适,抒情气氛浓郁,哲理意味深刻,韵律优美而富有变化,美学风格质朴、自然、超逸。 作品反映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族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
清兵卫与葫芦 |
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此爱好却被扼杀,反又热衷上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
志贺直哉(日本“小说之神”,近代“白桦派代表作家”) |
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
1、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2、作品大多从身边取材,以观察细腻、描写精确为特色。 3、本文:倒叙的作用、对比的意义、情节的跌宕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作用要掌握。 |
在桥边 |
通过对“我”在桥边数过桥人的记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生动地描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暗恋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感情及对美好情感的执著追求。 |
海因里希伯尔(德国,1972年《与一位女士的合影》获诺贝尔文学奖,战后文学即“废墟文学”的代表) |
《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以时代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的技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逼真细腻地人物塑造。本文:抓住情节的运行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
3.维罗纳的埃列娜家:安徒生向埃列娜道别,与她互诉衷肠,并反省自己的人生。
这三个场面中,夜行的驿车是主要的场面,充分地表现安徒生作为童话作家的特点。那么,课文中包括安徒生在内的各个人物都有怎样的特点呢?
先说安徒生。他爱幻想,把生活和童话结合起来了,仿佛生活在童话世界中,竟然在夜行的驿车里即兴发表“预言”,创作他的童话;他心中充满了爱,爱生活,爱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尤其爱小女孩,送玫瑰花给在饭馆洗碗的丑女孩,在林务员家附近草地蘑菇下藏一些小礼品,给林务员家的小女儿以惊喜,以幻想,以爱的启示,他在驿车上即兴发表“预言”,其实也是对三位姑娘的祝福;他爱美,对自然美景有着丰富的感受力,对人情美尤其是对女性美的感受非常敏锐,带着审美的眼光看待世俗生活,发现平淡朴素中的闪光点;他为人正直,看见车夫拒载三位姑娘就打抱不平,面对神父的恶意诽谤直言反击;他不善于追求爱情,缺少情爱的力量和勇气,承认自己是一个爱情的失败者,为此深深痛苦;他具有平民化倾向,虽说身为著名童话作家,但丝毫没有鄙视社会下层人民,他生活在普通人当中感觉很安适,并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和才华。总之,本文写出了安徒生丰富复杂的性格,写出了他人性的伟大的一面和软弱的一面。
再说三位姑娘。她们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普通女子,质朴、善良、纯真,没什么文化修养,也不懂贵族社会的礼节,同时又感情丰富,在安徒生的激发下心中生出对未来的美好的想像和期望。
接着说埃列娜·葛维契奥里。她的形象和性格有点模糊,也许是贵妇人,也许是富家寡妇,也许是普通妇女,她是安徒生人生舞台上的一个陪衬人物,成为安徒生爱情经历的一个见证者。
最后说神父。他的性格是单一化的,古板,保守,说话尖刻,甚至可以用“猥琐”来形容,他成为安徒生的反衬者,就是说,他的宗教思维、保守倾向、反世俗情绪,从反面映衬了安徒生的追求善良、追求美、追求人性化的光彩德行。这个人物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一个“反面人物”。
课文在叙事和人物安排上都很讲究。作者采用纯客观叙事,即第三人称叙事,作者本人不出场,不表达情感态度、褒贬倾向,但叙事中自然暗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三个场面连接在一起,既是空间的位移,又是时间的推移,显示叙事的丰富性。其中夜行的驿车是主要场面,这一场面充分地展开,占据了文章的主要篇幅。为写好这一场面,得先有铺垫,即写安徒生在威尼斯旅店的经历;这还不够,还得有结局和延伸,即写安徒生后来造访埃列娜家,向她证实爱情,又向她告别爱情,进一步表现安徒生的矛盾复杂的性格。
夜行的驿车人物的先后出场是有意安排的,以安徒生为中心,他们有的是安徒生的正面衬托,有的是反面衬托。三位姑娘的出现是叙事的转折,旅行的平淡为之中止,热闹为之开始,人物各显本来面目,安徒生的作家本领顿生光彩。安徒生和埃列娜在维罗纳的相聚是夜行故事的发展,也是整个叙事的结束,在读者意想不到的地方补写一笔,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另外,环境描写也在文章中起一定的作用,为人物出场和活动提供了舞台和背景,让人看到安徒生时代的“真实”景象。黑暗中的景象不断摄入文章中,仿佛提示读者想像,安徒生就像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课文语言都是描写性的语言,看来作者善于写场景、叙述故事和描写人物形象,也就是善于客观、细致、逼真地描写,完全映现当时的生活情景和人物风貌,完全发挥语言的形象性和逼真性效果,例如“一团团秋日低垂的乌云在大海上空翻滚”,文字不多,但是生动形象。当然,一旦“逼真”就显出虚构性来,很多的情景显然是虚构的,如写安徒生居住的旅店,“从大红天鹅绒的窗帘后边,时不时飞出一群金黄色的飞蛾”,安徒生果然亲见此事?作者写作的依据何在?
课文的语言,一方面写人写事的客观性很强,另一方面抒情味和哲理味很浓。首先,文中写景的文字就很有抒情味,例如“他醒来时,首先看到的是一颗绿色的硕大的星星。这颗星悬在中天,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就充满诗情画意;其次,有一些抒情和哲理的语句,在文章中夺人眼目,例如“这种心情乃是轻微的焦灼、不知从何处迸涌而出的语言的激流,以及骤然意识到自己具有诗的魅力和驾驭人类心灵的力量这三者的融合”,“这就跟他在一则故事中所说的一样。一只古老的魔箱的盖子砰的一声飞掉了,于是露出了藏在箱子里的尚未倾诉的思想、正在沉睡的感情和大地上一切迷人的东西──各种各样的花朵、色彩、声音、沁人心脾的和风、海洋的宽广、树林的喧闹、爱情的痛苦和婴儿的咿呀学语”,这些语句都富有情感和哲理,体现作者的语言创造力,是耐人寻味的。再有,下层人的一些语言也非常符合人物身份,又非常有情趣,例如车夫说:“上车吧。得感谢圣母,让你们碰到了这位瞎花钱的外国王子。他不过是不愿意因为你们耽搁驿车的时间。至于你们自个儿,在他眼里只是去年的通心粉,派不了什么用处。”这很像下层人民生活中得来的语言,给人以新鲜感、活泼感。
参考资料
巴乌斯托夫斯基(戴骢)
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巴乌斯托夫斯基于1892年出生在莫斯科。他的父亲是铁路统计员。祖父是扎波罗热哥萨克,祖母是土耳其人。
他在《小传》中说:“我的祖父是个和蔼可亲的蓝眼睛的老人。他总是用嗄哑的男高音唱古老的歌谣和哥萨克小曲,经常给我们讲‘往昔生活中发生过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异常动听的故事。
“我父亲所从事的职业要求他头脑清醒地对待一切事情,可他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家。他受不了任何劳累和操心的事。所以他在亲友中是个出名的意志不坚的懒散的人,而且还是个空想家。用我祖母的话说,他是个‘根本不配娶妻生子’的人。显然,他有了这种性格是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久居的。
“我母亲是个糖厂职员的女儿,性格严峻,处事专断。她一生都‘固执己见’,尤其是在子女教育问题上。
“我们家人口很多,大家都喜欢艺术。家里常常唱歌、弹琴,全家都醉心于艺术。”
由此不难看出,作家自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他在进入基辅古典中学就读后,在文学、历史、心理学教师的谆谆诱导下,爱上了文学,并在这方面受到了系统的教育。他的同学中就有好几位后来成为名噪苏联文坛和艺坛的人物,如以《屠尔宾一家的日子》一剧和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驰名国内外的作家布尔加科夫,以及导演别尔森涅夫和作曲家利里多森斯基等。
他念到中学六年级时,家境日趋贫困。他只能靠给人补习功课挣钱糊口和交学费。
1911年,亦即他在中学的最后一年,写了第一篇小说《在水上》,发表在基辅的文学杂志《火光》上。从此他便立志当一名作家。
1912年,他考入基辅大学自然历史系。寒假和暑假则当家庭教师。1914年转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中途辍学,当了电车司机。后又志愿参加列车担架队和救护队。自1915年秋天起,他先后在布良斯克冶金工厂、新罗西斯克工厂、塔干罗克锅炉厂当工人,后又去亚速海渔业合作社当渔业工人,并在那里写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幻想家》
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他返回莫斯科担任记者。十月革命后,仍留报社工作,常常列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曾多次听到列宁的演说。后来他去基辅参加了红军。
由红军复员后,他一度在敖德萨的《海员报》工作。与他同事的有后来成为著名作家和诗人的卡塔耶夫、伊里夫、巴别尔、巴格里茨基等人。离开《海员报》后,他在塔斯社前身罗斯塔社担任编辑。
巴乌斯托夫斯基和他父亲一样,性好流浪,用他自己的话说,“漫游之神”常常支配着他。到20世纪30年代初,他已游历了苏联和波兰的许多地方。他把这种漫游视作“到生活里去,以便熟悉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的一种方式。他认为,没有生活经验,写作这条路是根本走不通的。他说过:“几乎我的每一本书都意味着一次旅行。换句话,说得更确切些,每次旅行之后,我总写成一本书。”
1932年,他的中篇小说《卡腊?布加兹海湾》问世。小说描写俄罗斯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将文献资料与艺术构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他的成名作,评论界称其为“科学小说”。此书出版后,他便辞去通讯社的工作,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933年,他响应高尔基写工厂史的号召,完成传记小说《夏尔·朗赛韦的命运》,以一名拿破仑军官被俄军俘获后,在俄国一重工业工厂内所度过的余生为主线,反映了这个工厂的历史。1934年发表中篇小说《科尔希达》,描绘排干沼泽地的艰苦过程;两年后发表中篇小说《黑海》,主题与前书相同,结尾为沼泽地变成了繁花似锦的亚热带地区;两年后发表中篇小说《北方故事》,由三篇小说组成,第一篇写十二月党人的起义,第二篇写十月革命,第三篇写现当代。自1945年起开始写多卷集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遥远的岁月》(1946)、《不平静的青春》(1955)、《前程无量的时代》(1959)和《投身南方》(1962)。多卷集以优美的语言和严谨的风格,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压卷之作。
1968年,巴乌斯托夫斯基在莫斯科与世长辞。
巴乌斯托夫斯基是一位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作家。早期作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幻想,自中期起,作品开始具有强烈的心理学倾向,着力于探讨人的感情和个性,从写多彩而奇特的英雄人物转而写普通人,塑造农民、劳动者和手艺人的形象,致力于发掘他们身上的“永恒之光”。
他不仅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中篇小说,而且尤其擅长写抒情色彩的短篇小说。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文笔细腻,格调清新,像一首首散文诗。
他创作特色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善于用诗一般优美、动人的语言描写自然科学领域内的故事。他的《卡腊?布加兹海湾》和《科尔希达》曾被高尔基和克鲁普斯卡娅誉为小说和科学结合的创新范例。
巴乌斯托夫斯基还以知识渊博著称,著有一系列关于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契诃夫、雨果、福楼拜、莫泊桑及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画家弗鲁别利的传记作品。
(选自《金玫瑰·译后记》,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2.夜行的驿车。主要写安徒生与众人的对话:与车夫的对话,与埃列娜的对话,与神父的对话,与三位姑娘的对话。对话成为故事的主要情节。其间还描写了黑夜行路所见的自然景象。
1.威尼斯旅店。所写事件有:安徒生创作童话,茶房购票,下层人民生活景象,从他人眼里看安徒生的模样,从安徒生眼里看威尼斯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
9.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10.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精选·语文视野
中国的奴性
春秋战国时,卫开方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贞,十五个春秋不回家;而易牙在获悉主公什么都吃过就是没有吃过人肉的信息后,立即杀了自己的儿子,蒸肉让齐桓公品尝。 汉代的檀长卿,虽贵为九卿,但是为了向皇帝的舅舅献媚,却在大庭广众之下装扮成猴子的样子与狗打架。 魏忠贤得势时,太学陆万龄请求为他立祠,他把魏忠贤比做先师,说孔子作春秋,而魏忠贤定三案;孔子杀少正卯,而魏忠贤罢黜东林党。应该在全国为他立祠。 如此等人或为博取上司欢心,或为求取官名利禄,奴性十足,摧眉折腰所作所为简直令人作呕。对这些人,没有人格可言、没有气节可立,已沦落的同一个可悲的有着肮脏灵魂的爬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一个血液里充斥着奴性病毒的人,是不可能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样凛冽自己的个性;也不可能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一样展现出对自己民族的浓郁之爱;他也更不可能像众多的革命烈士一样敢于直面铡刀与枪弹,视死如归。 对人类而言,自古及今,奴性二字就是有肉无骨,灵魂丧失殆尽者的代名词。是为正直的人们所怒斥的。古人认为,人生百年,名重一时,气节千古。世人也常言,文贵曲,人贵直,品贵节。
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权势,可以没有一个健全的身体,但却不可以拥有千人指万人骂的奴性。一个人可以有错误,有弱点但却不可以没有人格和气节。有了这个立身之本,人就会走得正,立得端;就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会宁折不弯,顶天立地。而不是在金钱、权力、声名的诱惑下曲节投降,丧失一个为人者的尊严。
8.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