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2717  432725  432731  432735  432741  432743  432747  432753  432755  432761  432767  432771  432773  432777  432783  432785  432791  432795  432797  432801  432803  432807  432809  432811  432812  432813  432815  432816  432817  432819  432821  432825  432827  432831  432833  432837  432843  432845  432851  432855  432857  432861  432867  432873  432875  432881  432885  432887  432893  432897  432903  432911  447348 

6. ( )请从文章题材及文字风格判断,下列哪段文字应是余秋雨的作品

(A)脸上淡妆,只有两片精工雕琢的薄嘴唇涂得亮汪汪的,娇红欲滴,云鬓蓬松往上扫,后发齐肩,光着手臂,电蓝水渍纹缎齐膝旗袍,小圆角衣领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样。领口一只别针,与碎钻镶蓝宝石的「纽扣」耳环成套

(B)从桃源县坐小船沿沅水上行,船到白马渡时,上南岸走去,忘路之远近乱走一阵,桃花源就在眼前了。那地方桃花虽不如何动人,竹林却很有意思。如椽如柱的大竹子,随处皆可发现前人用小刀刻划留下的诗歌

(C)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

(D)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答案:(C)

解析:(A)张爱玲〈色,戒〉。 (B)沉从文〈沅陵到桃源〉。 (C)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写黄州赤壁,符合余秋雨文化大散文的风格。 (D)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试题详情

5. ( )「(甲)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乙)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丙)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丁)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依照格律及诗意,这首七律重组后的正确顺序应是

(A)(丙)(乙)(丁)(甲) (B)(甲)(丁)(乙)(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 (丙)(丁)。

答案:(A)

解析:(乙)(丁)二联对仗,置于中间。 (丙)联诗意为开头,(甲)联诗意为结尾。语译: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离市集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中清贫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邻翁一同来对饮,我这就隔着篱笆唤他来喝尽这剩下的酒。

试题详情

4. ( )「它们的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荒漠,因此虽然幽僻却谈不上什么气势;它们大多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终比较滋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让它们保留下多少废墟和遗迹,因此也听不出多少历史的浩叹;它们当然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狭窄而悠长,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请依照文字内容及脉络判断,这段文字应出自余秋雨的哪篇文章

(A)〈白发苏州〉 (B)〈风雨天一阁〉 (C)〈牌坊〉 (D)〈江南小镇〉。

答案:(D)

解析:(D)余秋雨《文化苦旅.江南小镇》。从文章描绘的气氛及最末句「条条石板阶道」选出江南小镇。

试题详情

3. ( )下列「 」中字词的读音,何者正确

(A)旱「涝」无常: láo(B)深淘滩,低作「堰」: yà

(C)「汨」汨清流:mì  (D)文「韬」武略:táo。

答案:(C)

试题详情

2. ( )下列「 」中的字词,何者做动词使用

(A)他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

(B)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 

(C)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 

(D)明显出现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

答案:(B)

解析:(A)(D)副词。 (B)映照,动词。 (C)形容词。

试题详情

1. (  )“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此句意谓

(A)指李冰治水脚踏实地,如田间老农般笃实。

(B)指李冰个性朴实,一心为百姓着想,丝毫不为自己打算。

(C)指李冰藉由治水,发展出一套有效的政治管理学。

(D)指李冰的学问具体、朴实,以人为中心,处处为人民的生计着想。

答案:(D)

试题详情

6.以下关于本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王冕本是个农民的儿子,少年时酷爱读书且智力超常,有幸被爱才的韩性收为学生,后来成为一名很有学术地位和威信的博学的儒士。

 B.王冕在父亲去世后即迎母入粤城就养,当母亲“思还故里”时,又亲自随母亲一同回乡,这些描写都体现了王冕至纯至孝。

 C.当部使者巡视府属各地来到王冕处想要求见他时,王冕避而不见,又在部使者走后故意“倚楼长啸”,让部使者听到,表明自己不愿与他见面。

D.王冕年轻时便无意仕途,没有什么效忠朝廷的宏大抱负,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游历名山大川、结交奇才侠士上面,这正是他性格中“狂”的体现。

试题详情

5.下列句子不能体现王冕特立独行的是( )

 A.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B.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C.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步,冕倚楼长啸,使者闻之惭。

 D.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试题详情

4.对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父亲命他到垄上放牛,他却偷偷跑到学堂里听学生们念书。

 B.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韩性去世以后,他的门客对待王冕的态度就像对待韩性一样。

 C.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这是连小孩子都觉得耻辱而不愿做的事,我怎么可以沉迷其中呢?

 D.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用不了十年,这里就会成为战场,还有什么官可做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